跳转到正文内容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部主任谈医改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3日12:45  新浪健康 微博

  2011年11月中国院长年会在广州举办。多位院长及医疗专家参会,新浪健康跟踪报道,以下是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部主任刘远立先生关于新医改的一些看法: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部主任刘远立:大家知道有关三年医改的情况,最全面,最权威的总结是李克强副总理在《求是》杂志上的文章,因此我也不想展开,我仅仅从学者的角度,从长期关注中国医改,深度参与中国医改研究的学者,同时又有幸,今年三月份受发改委的委托带专家组对国内某些省份的医改进行评估,我谈两点基本的看法。

  中国的医改毫无疑问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应该讲,我们应该充分的肯定三年来医改所取得的一些巨大的成绩,同时应该充分的认清,我们仍然面临着两个重大的挑战,成绩最显著的也是大家都感受比较明显的,一个概括为政府投入大大的增加,第二,保障覆盖明显的扩大。这两者是长期关注医改的人明显可以感受到的,从来没有感受到祖国的大地上,尤其是农村、县卫生医院、乡卫生医院都是一派繁忙的返修和建设的景象,医院投入方面政府大大的增加,不仅仅是给供方的,很多是给需方,尤其是新农合的补贴200,使得医疗覆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基本上达到了全民基本医疗制度的全覆盖,三年的时间内,新增的保险人数相当于美国整个的人口。这一成绩也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这两点成绩应该给予肯定,因为短期明显大量的覆盖,使得医疗服务的需求得到了极大的覆盖,近几年新增门诊是一亿,服务率是大大的提高,在此过程中,使得原有的挑战还没有解决。

  第一个挑战是,看病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的情况下,我们看病难,这个挑战依然是存在的。我想讲的难不仅仅是显而易见的看病难,住大医院难,优势资源难。我还想指出的难是得到急救医疗服务难,尤其是需要急救医疗,又没有钱支付医疗服务的难,这个难出现的背景,一方面是急救医疗的费用的原因,一部分人没有达到医疗覆盖面,自己付费很困难,使得费用消化机制没有建立,急救方,包括救助和收治系统,每年公立医院欠费是100亿元,相当多的急救费用是由医院消化,医院就让医生来承担,这是很坏的。大家想一想穷人家失火了,消防队员去救火,什么时候让消防队员承担费用,因为急救医疗基本的费用没有解决,使得我们好人难做,好事难办,见死不救的现象仍然存在,大家不要小看了这个挑战,如果没有解决见死不救,急救医疗保障最基本的涉及到人的生命和基本人权的保障问题,谁就没有资格望谈中国医改的成功。

  二、从供方来说讲,医务人员受鼓舞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扭曲的价值体制还在继续的发挥作用,医生仍然没有体面的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自己的价值。在这种扭曲的价格,补偿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又是超负荷的运载,1/3的医生每周工作时间是超过了52个小时,当机关和当老师的是早九晚五或者是早九晚六,那个一生每天的工作都超过了8个小时,加床加班现在成了普遍的现象,缺乏规范,随意性很强,没有考虑到我们是否能够在超负荷的运作下正常的运转。校车超载造成人员的伤害,国家重视了,要严格的控制校车超载。医院和医疗人员超负荷的运作,不值得关注吗,在超负荷运载下,更容易出现差错,更容易激化医患矛盾,正因为这种情况下,清华大学和医疗协会开了我们自己认为重要的课题启动会,受到卫生部医患司的委托,探索中国医疗行业真正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供方的角度,我们以为,中国现在的医改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是第二个挑战,我们不能回避的,要勇于面对,谢谢大家。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医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