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食物中潜藏的添加剂

2013年10月08日08:23  《生命时报》  微博

  9月25日,卫生部网站公布了我国首次制定的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提出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主要致病菌在多类食品中的限量要求。而在日前举行的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主题宣讲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指出,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农残、兽残、重金属、天然毒素、有机污染物等化学性污染以及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三大敌人。

  其中,一组数据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2007—2009年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和2010年加工食品中铝含量监测项目,对11类食品共计6654份样品进行检测获得的结果显示,北方全人群膳食中,铝平均摄入量为每周每公斤体重2.935毫克,是南方人的4.6倍。对此,中国营养联盟副秘书长、国家高级营养师培训师王旭峰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可能与北方人喜爱面食有关,而面食中的铝元素可能主要来自用于发酵的“膨松剂”。膨松剂能让食物变得松软,常用于馒头、面包、蛋糕、油条等面食的制作。但是,膨松剂有多种,有的含有一定量的铝,比如明矾。王旭峰认为,对于这种膨松剂,如果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适量使用无害,但如果添加量过大,就会造成铝元素超标。摄入过多的铝,会伤害人体中枢神经,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因此,消费者应尽量选择自然发酵的面食,最好不使用含铝膨松剂。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