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胰腺癌的蛛丝马迹

2013年10月22日11:13  家庭医生在线  

  84岁的陈老太怎么也不相信自己会得胰腺癌,尽管开完刀了也不相信,她其实啥不舒服都没有,就是因为尿有点黄来看病的,没想到查出个胰腺小肿块,手术下来竟然是胰腺癌,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还好是早期,只是这么大岁数,还开了这么大的刀,陈老太出院时,心情真是很复杂,又是怕,又是喜,怕的事情不言而喻,喜的是早期发现了这个藏在身体里的小炸弹,还排除了它。

  注意身体变化,发现胰腺癌的蛛丝马迹

  胰腺癌的死亡率非常高,是肿瘤中最致命的一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报告显示,胰腺癌1年生存率为8%,5年生存率为3%,中国统计显示,胰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小于1%。

  胰腺癌与多数恶性肿瘤一样,早期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也就是少有什么特异的表现让人想到生了恶性肿瘤,为什么呢?专家介绍,胰腺癌由于生长的的位置比较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消化器官,所以早期胰腺癌很少会有特异表现,每当出现临床症状时已经为时晚矣。但是经常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和定期的体检,还是能够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

  对于胰腺癌来说,大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舒服,乏力,有些病人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好,或者一段时间内不明原因地出现体重明显下降,部分病人会有疼痛,可能是腹痛,也可能是腰背部痛,疼痛与否和肿瘤的位置以及大小有关系。此外,部分病人会出现尿黄、脸黄等黄疸表现,陈老太就是这样的,黄疸多见于胰头颈部肿瘤,还包括部分壶腹部和胆管下段肿瘤。虽然胰腺癌症状不典型,但是早些检查、早些发现对于治疗还是非常必要的。

  早期诊断,对付肿瘤的有力武器

  对于恶性肿瘤,不能谈癌色变,人类已经在癌症面前变得越来越强大,但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还是对付恶性肿瘤的最有力的武器,对于胰腺癌同样如此,更何况,胰腺癌和其他肿瘤一样,发病情况存在个体差异。

  究竟胰腺癌怎么早期发现并诊断出来呢?专家指出,现在常用的检查手段包括B超、CT、核磁共振、超声内镜、PET-CT、肝功能、肿瘤标志物检查等,只要适时使用这些手段,还是能够力挽狂澜的,这些辅助手段中,最常用的还是B超,因为B超价格便宜、操作简便、无创、无射线,可以做胰腺癌普查和诊断的首选方法,当B超提示有胆总管扩张、胰管扩张、胰腺占位时,要及时进行必要的进一步检查,当然B超检查往往受检查医生的水平、经验、观念以及所用设备的影响较大,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必要的CT等检查也很重要。胰腺癌的检查中比较精确的还是薄层增强 CT、PET-CT和核磁共振。尽可能与医生一起随访减少延误诊断的概率,给自己生命赢得时间。陈老太选择的就是CT检查,火眼金睛发现了这个胰头部的小肿块,救了陈老太。

  认识“胰腺”

  胰腺在腹腔的深面,横卧在腹膜后,成人胰腺长约14-18厘米,重65-75克,大约只有成人体重的千分之一,胰腺虽小,但作用很大,可以说,它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之所以说胰腺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因为它功能强大,胰腺有外分泌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的腺体,它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与生命息息相关。胰腺外分泌的液体叫胰液,胰液内含碱性的碳酸氢盐和各种消化酶,其功能是中和胃酸,消化糖、蛋白质和脂肪,尤其是在消化蛋白质和脂肪中起主要作用。胰腺的内分泌腺由大小不同的细胞团胰岛所组成,分泌胰岛素,调节糖代谢。

  胰腺如果发生了病变,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比如得了胰腺炎,胰腺组织被破坏,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受到影响,其产生消化酶的功能和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受到破坏,最终导致消化功能减退、血糖升高,同时,胰腺中的酶还能腐蚀血管,引起大出血导致患者死亡,胰腺生了胰腺癌,正常功能的胰腺组织被肿瘤替代,失去正常功能,引起消化功能和血糖的异常,包括食欲减退、消瘦、继发糖尿病,如果压迫胆管会引起黄疸等症状,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所以出现胰腺问题要及时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延误治疗。

  如何远离胰腺癌?

  胰腺癌与其他肿瘤一样,其发病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遗传因素,外界因素主要是环境和社会因素。远离胰腺癌需要主动出击,主要规律地进行体检,尤其是家里有人生癌症的人群,此外就是生活健康和心理健康。

  虽然胰腺癌难以治疗还不可治愈,但如果拥有科学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减少或防止罹患胰腺癌和其他癌症的风险的。胰腺癌的病因虽然还不太清楚,但人们已经发现它与很多因素有关,例如,吸烟、饮酒、肥胖、缺少运动、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幽门螺旋杆菌、“三高”饮食 (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品)等等都被视为与胰腺癌有密切关系。此外,有研究已经提示,抑郁的心情,过大的精神压力、精神创伤都与胰腺癌发病密切相关,只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和运动,不抽烟、不喝酒等等,就可以有效地减少胰腺癌及其他癌症的发病几率。

  此外,肿瘤发病年轻化已经成为大趋势,所以扩大了高危人群的范围。年轻人不能挥霍青春、挥霍健康,要打好人生的健康基石。最后就是,不要讳疾忌医,发现疾病苗头就要及时去看专家,进行必要的检查,进行必要的随访,避免延误了诊断和治疗。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