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养胃妙法

2013年11月13日07:13  金羊网-羊城晚报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副主任 黄启辉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王海芳

  天气转凉,不少人总是觉得胃部有寒凉感,时有隐痛,易拉稀便,尤其是进食冷食及在加班劳累后就痛得更厉害,用热水瓶捂一捂会缓解一些。对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副主任黄启辉解释,这就是民间所说的“胃寒”。中医认为,“胃寒”是指脾阳虚弱,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病症。常因天气变冷、吃寒食冷品而引发,得温则症状减轻。

  黄启辉说,秋冬季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程,此时气温变化较大,昼夜温差悬殊,是胃病容易发作的时期。所以秋冬养胃很重要, 尤其是那些患有慢性胃炎或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的人,更应在秋冬季节温阳养胃。从中医角度来说,阳虚体质就是“火力不足”,这些人平时手脚发凉,腹部、腰部或膝部怕冷,冬天耐受不了寒冷,喜食热烫饮食。而气虚体质的人则是“短气、少气”,平时讲话声音低弱,容易出虚汗,经常感到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这两种体质的人脾胃功能差,秋冬季节更易得“胃寒”症。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若脾胃功能差,则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中医养生特别强调脾胃调护,秋冬季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做好保暖措施

  胃喜暖怕冷,喜润恶燥,秋冬天气寒冷,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平素戴个护肚能让胃部更加暖和。秋冬昼夜温差大,晚上用热水袋或温热贴敷贴脐部具有温阳散寒作用。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

  2、饮食应温淡软鲜

  阳虚、气虚的人及胃病患者秋冬饮食应以温、淡、软、鲜为宜。进食热食为好,此外饮食应清淡、细软、新鲜,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不吃过冷、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

  3、适当进补

  中医认为秋冬可进食温阳散寒之品,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均有养胃效果。甘味食物及中药能滋补脾胃,比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小米、南瓜等,都具有很好的补益脾胃作用,且可以提高免疫力。散寒之干姜、紫苏叶、生姜、胡椒是健胃、暖胃的之佳品,可以调理胃寒的病症。

  4、腹部按摩

  右手手掌掌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由小圈逐渐大圈按摩36次,再用左手手掌逆时针方向按摩腹部36次,能促进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养胃健脾之靓汤粥水

  ★胡椒猪肚汤

  胡椒20克,生姜3片,红枣6个,猪肚250克。

  胡椒是健胃、暖胃的之佳品。猪肚用食盐搓擦,用水洗净。红枣去核,生姜去皮、切片。中火煲两小时,调味即可。此汤可以调理胃寒的病症,具有健脾开胃、祛风散寒、温中止痛的作用。

  ★北芪党参猪肚汤

  猪肚半个,生姜4片,北芪15克,党参20克。

  用盐将猪肚搓擦、洗净,与其他材料同放入煲内,加4碗水,煲两小时,即可饮用。此汤具有健脾补虚的作用。

  ★砂仁黄芪猪肚汤

  砂仁6克,黄芪20克,猪肚1个。

  将猪肚洗净,将砂仁、黄芪装入猪肚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具有益气健脾、消食开胃的作用。

  ★参芪猴头菇炖鸡

  猴头菇100克,母鸡1只(约750克),黄芪、党参、大枣各10克,姜片、葱、绍酒、清汤、淀粉各适量。

  将猴头菇洗净去蒂,发胀后挤干水,切片待用。将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内,文火慢炖。此汤水具有补气、健脾、养胃的作用。

  ★黄芪党参内金粥

  生黄芪15克,党参20克,薏米、赤小豆各10克,鸡内金粉10克,陈皮5克,糯米80克。

  将生黄芪、党参加水煮20分钟,取汁,加入薏米、赤小豆、糯米煮成粥,加入鸡内金粉即可。具有消食和胃的作用。

  ★神曲陈皮粥

  神曲15克,陈皮10克,大米50克。

  将神曲、陈皮研为细末,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每日1次,连续吃3-5天。可健脾胃、助消化,适用于消化不良,食积难消。

  ★党参薏仁莲子山药粥

  党参30克,薏苡仁30克,莲子30克,山药60克,大米50克。

  以上材料同煮成粥,具有补肺、健脾、养胃的功效,适用于阴虚内热、大便泻泄、食欲减退等病症。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