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都要服阿司匹林吗

2014年09月18日08:01  家庭用药   收藏本文     

  郭冀珍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高血压健康教育(上海)中心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医师

  目前,国际上公认,对已有血栓性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有斑块等病变的患者,无论是否有高血压均应长期坚持服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一种解热镇痛药。直到近二十余年,人们才发现老药阿司匹林有了新用途,除解热镇痛外,还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的作用。首先发现可以预防脑卒中,又发现长期服阿司匹林还能够使心肌梗死、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发生血栓的概率下降20%~25%,虽然有一定的出血风险,但对高危患者实际的获益明显超出风险。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那么是否每个高血压患者都应服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呢?

  有人主张血压控制良好的50岁以上、单纯的高血压患者都应该考虑服用阿司匹林。然而,也有不少人并不认同该观点,他们认为50岁以上、单纯的高血压人群并不是人人都需服阿司匹林。因为研究发现,对未发生过心肌缺血和/或卒中的低危人群,服或不服阿司匹林,最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百分率是相似的,单纯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获益远不及危险因素多的患者。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不少高血压患者对阿司匹林处于抵抗状态,就是对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不敏感。最近的20项研究中,2930名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每天75~325毫克,并用多种监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来评估其疗效,发现其中28%的患者服阿司匹林后亢进的血小板功能并未得到抑制,即服用阿司匹林无效。这种阿司匹林抵抗人群与阿司匹林敏感人群相比,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明显升高。

  因此,即使您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服用阿司匹林也不一定都有效,可以查一下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若服阿司匹林1~2个月后这些临床常用的指标毫无下降,您很可能有阿司匹林抵抗,就应该停服阿司匹林,改服中药或他汀类药物。

  目前,国际上公认,对已有血栓性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有斑块等病变的患者,无论是否有高血压均应长期坚持服阿司匹林。2002年一项20万人的研究总结显示,阿司匹林能够使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减少1/4,心血管疾病死亡减少1/6。因此对下列患者应用于一级预防(所谓一级预防,即还没发生疾病就开始预防性服用药物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1.年龄<50岁的糖尿病患者,伴有一项其他危险因素如:酗酒、吸烟、高血脂等;

  2.年龄在50~69岁、有吸烟或糖尿病史的患者;

  3.年龄在70岁以上老年人;

  4.有颈动脉斑块或下肢动脉搏动异常(如双足背动脉波动不对称),或做血管功能检测ABI(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与肱动脉的收缩压比值),如比值高于正常,则提示动脉僵硬度明显增加,提示全身血管有狭窄和堵塞的可能。

  综上所述,并不是所有单纯高血压患者都要服用阿司匹林。为了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每个高血压患者应把重点放在控制血压和血脂上,服降压药和调脂药,同时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比服用阿司匹林效果好得多。

  值得提醒的是,对血压控制不好的患者,尤其要慎用阿司匹林,一般血压在185/110毫米汞柱左右就应避免服用阿司匹林,以防止因血压急骤上升而引起颅内出血。对于轻度脑梗死患者,发病48小时内可给予阿司匹林每天100~300毫克,以降低死亡率和再发率;但血压也不能过高,要将血压控制在160/100毫米汞柱左右,以避免引起梗死灶周围出血。

  阿司匹林不要与其他溶栓药物如肝素、华法令等同时服,以避免出血的发生。 阿司匹林最多见的不良反应是胃出血,虽然目前服用的都是肠溶片,但仍有部分在胃内溶解,一般服后2小时胃内溶解率可达10%,虽比非肠溶制剂胃肠道反应少60%,但每天服100毫克的肠溶片也有0.12%的消化道出血率(即每900人服用1年后出现1例消化道出血)。因此,对于有胃病、肝病、出血倾向及近期发生过脑出血的患者,阿司匹林应慎用。

文章关键词: 阿司匹林高血压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