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到访(科普篇) | 刘忠臣:醉心胃肠外科32载,首创精准功能保肛PPS术破难题

大医到访(科普篇) | 刘忠臣:醉心胃肠外科32载,首创精准功能保肛PPS术破难题
2021年03月26日 10:00 新浪健康 微博

医学如浩瀚星空神秘深邃,吸引无数医者传承·探索,其中有些人、有些事就像“夜空中闪亮的星”,指引前进方向。由中国医护在线发起的2021“对话星医”栏目,邀请医生传递“星力量”。

本期对话星医之“大医到访”邀请到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刘忠臣教授,走进他的“医学世界”。

(采访视频时长约18分钟,请您耐心观看)

 

一家医院科室的发展离不开领导带队、全员协作、医院支持,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十院”)胃肠外科创立于2009年,以腹腔镜等微创手术为主要技术特色。除结直肠肿瘤、胃癌等疾病外还可以进行肥胖、代谢病的手术及其他胃肠道良性疾病的微创治疗,与此同时胃肠外科还积极开展了各项新技术、如快速康复外科等新的治疗项目。伴随科室发展,上海十院于2020年成立了结直肠中心,目前胃肠外科有60张床位,中心有30~40张床位。从规模体量看已属国内领先梯队,尤其是近年来开展的结直肠肿瘤的无痛无管化快速康复、直肠癌精准功能保肛术等均处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准。

据悉,精准功能保肛PPS术是由刘忠臣教授历经8年攻克保肛难题而开辟的新的手术技术。谈及它的意义,刘教授激动的说到,“统计学上认为60岁以下直肠癌患者一旦切除肛门,90%以上都会出现离婚等家庭破裂的情况,因此,直肠癌患者能够保住肛门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更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命运!”

 

直肠癌无法保肛一直是世界性难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

就直肠癌而言,我国与国外最大的差别在于患者确诊时的肿瘤分期:我国90%直肠癌患者手术时已处中期或晚期,而国外一般80%以上都是早期,这一点直接影响到手术方式及术后效果,而部分直肠癌患者被迫需切除肛门除了和肿瘤自身位置、大小有关外,和手术技术也密切相关。以前由于没有合适的手术工具,故肛管以上3cm以内的直肠肿瘤必须切除肛门或即使保肛,其功能很差甚至缺失,患者饱受折磨。

如何对肿瘤精准切除的同时保留肛门及其功能,刘教授带领团队历经7年探索带来了螺纹扩肛器—通过不断旋转扩开肛门并调整深度,打开直肠癌术野,让90%原本不能保肛患者重获新生。如果我国对应学科的医生都能掌握这项新技术,每年因直肠癌切除肛门的患者预计将会减少3万例。

 

对于早期直肠癌,有哪些症状可以引起警惕? 

采访中,刘教授特别提醒要警惕直肠癌的早期隐匿症状,尽早手术,保肛机会越大。如发现以下3大症状,需及时到院就诊:

1、便血

2、大便习惯改变,如1次/天规律大便变成2或3次/天,或伴随排便时间改变;

3、大便性状改变,如大便变扁或变细等; 

以上症状易被人忽视,尤其是和痔疮这类常见病相混淆,需及时借助肛诊、肠镜鉴别。

 

在精准功能保肛PPS术的研究实践上,刘教授有哪些想说的?

由于精准功能保肛PPS术的评估、操作相对复杂,医生熟练掌握需要一定过程。在推广初期,精肛的操作、缝合比较困难,手术时间较长,经过100多例的经验积累,目前已缩短到平均2.5小时左右,与其他直肠癌手术基本接近。

刘教授还表示推广中遇到很多患者已接受肛门切除或回避切除造成肿瘤增大或转移,失去了手术机会深感遗憾,这也坚定了他想推广普及精准功能保肛PPS术的决心。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案例积累,手术技术逐渐纯熟,刘教授可以确定精准功能保肛PPS术绝大多数无需预防造口二次手术,标志着困扰直肠外科100多年的两大难题被同时攻克—保肛&造口。

工具的革新是改变外科技术最关键的一环,而技术的提高和创新最终改变了疾病诊疗的结果。

胃肠外科

新闻排行榜

健康美图

名医有话说

大医精诚

特别推荐

品牌策划

高清视频

热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