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OCC专家声音 | 王长谦教授:重预防,早日迎心血管疾病拐点

2021 OCC专家声音 | 王长谦教授:重预防,早日迎心血管疾病拐点
2021年06月04日 11:00 新浪健康 微博

我国心血管领域的重中之重

5月27日-30日,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顺利召开。新浪健康·爱问医生作为合作媒体,就房颤相关科普有幸采访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王长谦教授,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加强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联动基层医疗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中国慢性疾病谱也逐步向西方国家靠近,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老百姓死亡的首位原因。西方发达国家,尤其美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已于上世纪末出现下降拐点,而我国直到现在仍处于攀升阶段,未出现拐点趋势。美国拐点之所以出现的主要原因在疾病预防工作,尤其是一级预防,这是我国心血管领域的重中之重。

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包括多个方面,如患病危险因素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预防策略及目标值。以往我们的评估标准多是参照国外研究数据进行推导,近几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带领下开发了针对国人的China-PAR 10年风险预测模型,以评估国人10年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冠心病死亡)的风险。在风险评估基础上要对高危人群进行一级预防,这些风险干预包括很多方面,主要聚焦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老百姓常说的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吸烟、肥胖等常见因素。由于每个人的危险因素不同,预防干预也需要有针对性。总的原则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国医疗体系分为三级,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国家疾病防控的前哨,担负着普通老百姓健康宣教、慢病管理、疾病康复等一系列工作。基层医疗队伍中很大一部分是全科医生,他们每个人的知识面需要非常广,但专业面可能相对欠缺,这就需要专科医生补位协作。三级医疗机构承担着急危重症的抢救、疑难疾病的诊断、复杂疾病的诊疗和学科建设、临床研究等工作,这种定位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好形成差异化,二者通过紧密协作完成分级诊疗。以上海地区探索的方法为例,安排心血管专家不定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坐诊,一方面惠及社区患者,另一方面带教基层医师,提高全科医生诊疗及患者管理能力。

 

拒绝伪科普,正确对待心血管疾病预防及治疗

生活中心血管疾病伪科普无处不在,王长谦教授采访中分享了三则常见示例:

1、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疾病之一。王教授发现常常有患者明知已患高血压的情况下仍拒绝服药,他们误以为“终身服药对身体有害”,能不吃药就不吃药。这是很大的误区,只要确诊高血压就需要长期用药,稳定血压水平,才能减少病情加重或并发症发生;

2、经过多项随机大样本对照试验证实冠心病患者血液检查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越低越好,但由于理念更新需要时间,目前很多老百姓甚至基层医生仍保有怀疑态度,误以为“低密度脂蛋白的降低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并非越低越好”;

3、当冠心病患者的血管狭窄到了严重甚至完全闭塞的阶段就需要进行支架植入手术,但往往很多患者或家属听说支架手术后需终身用药反复犹豫,但实际上一旦确诊冠心病本身就需要终身用药,支架手术后只是在既定方案中根据患者情况加用一年或半年左右的抗血小板药物。

生活中类似以上伪科普不胜枚举,需要大家予以甄别。

新闻排行榜

健康美图

名医有话说

大医精诚

特别推荐

品牌策划

高清视频

热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