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修益教授:疫情常态化下,早筛及晚期肺癌患者的诊疗“秘籍”

支修益教授:疫情常态化下,早筛及晚期肺癌患者的诊疗“秘籍”
2021年09月17日 10:41 新浪健康 微博

据《2020年世界癌症报告》显示,我国肺癌新发病例约82万例,死亡病例高达71万例,毋庸置疑,肺癌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生命健康最主要的恶性肿瘤。对此,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科普平台携手新浪健康·爱问医生于9月7日联合策划了一场特别访谈—《疫情常态化下,早筛及晚期肺癌患者的诊疗“秘籍”》。

本文据直播嘉宾—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整理而成,以飨读者。

提升肺癌早筛率,注意先观察后行动

1、肺癌机会性筛查机率增高

胸部CT是肺癌早期筛查中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既往肺癌筛查项目一般锁定在50岁以上、现病史超过20年、既往有肺部疾病/肿瘤家族史/肺癌家族史的群体中,亦或是长期工作生活在肺癌高发地区以及诸如水泥、化工、煤炭、重金属等职业环境暴露地区的高危人群。新冠疫情发生及常态化管理使更多人有机会接受胸部CT检查,在排查新冠同时筛查出众多肺结节甚至进一步确诊为早期肺癌的患者。这类情况被称之为机会性筛查,它有助于肺结节及肺癌患者的早期管理与诊治。

2、互联网技术加强患者管理

疫情的发生发展凸显了互联网技术在早期肺癌筛查、肺结节多维度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5G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专家可以通过线上会诊的方式帮助因疫情而无法线下就诊的患者进行诊疗、居家管理指导等;

AI人工智能可以精准辨别肺结节大小、质地、性状,帮助临床医师更好的开展诊疗工作。支修益教授提醒大家,通过胸部CT第一次筛查出肺小结节的患者不必恐慌。首先医生应观察结节大小、性质、发展状态等,小于1cm的肺结节通常有一个观察窗口期,不必急于手术切除。3个月后再次复查胸部CT,若结节消退则是肺部炎症,若结节依旧存在则考虑下一步治疗方案;

此外,临床应建立肺结节观察期患者人工智能数据库,它有助于记录、观察疾病内在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规范肺结节的诊疗措施。

晚期肺癌患者住院及随访管理模式多样化

1、住院患者集中管理

肺癌的治疗方式包括外科手术、放化疗、靶向免疫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对于手术和放化疗的患者往往需要住院进行。为了配合新冠疫情的防控要求,目前所有住院病人均交由医护人员统一管理,尽量避免家属反复探视。这种情况下,支修益教授呼吁临床应通过建立包含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患者家属在内的微信群方式来满足患者及家属的情感需求,群内及时沟通诊疗进展,舒缓双方的焦虑未知情绪。

2、居家患者可利用远程咨询工具

居家口服药物定期需随访复诊的肺癌患者在疫情爆发时会面临选择难题,如化疗后的患者,指南规范诊疗周期为21~28天,通常每3周重复一次化疗,如果此时患者所在区域或原定就诊医院为中高风险地区,患者将无法及时接受治疗。支修益教授推荐此时患者及家属住院期间需在医护指导下学会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发展,形成连续数据,并借助远程工具线上咨询时提供给原主诊医生参考,由医生出具包含化疗方案、化疗注意事项等详细方案,便于患者可以选择当地医院就近诊疗,节省交通及家属陪住费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进一步提升肺癌早筛及诊治基层建设,惠及大众

1、加强基层科普力量

肺癌连续20年位列我国发病死亡第一名,各级政府非常重视肺癌早筛早诊管理工作。各级学协会已在全国众多地市级以下特别是县级市建立了肺结节诊疗会诊中心。疫情使然,各省市县级专家互动成为目前肺癌诊治一大重点。接下来,支教授呼吁通过协作中心、肺癌科普基地、专题视频访谈、图书科普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将肺癌诊疗科普向基层集中推进,提高民众对肺癌的认知、防范及筛查意识。

2、组建诊治多学科团队

支修益教授指出大家要借助切实有效的项目推动肺癌早筛工作开展,培养基层医院肺癌诊断治疗多学科专家团队,如在全国先规划50个县级市肺癌标准化诊疗示范中心,成功后再扩展至500~1000个,从而进一步推动其他肿瘤学科同步发展。基层医生防治理念应该前移,倡导“防筛诊治康”一体化理念,重视预防及早期筛查,有效管理肺结节,切勿过度诊断,盲目手术。

3、提升基层医生专业素质

目前早期肺癌已经有多种有效治疗手段,如微创外科手术、射频消融技术、靶向免疫药物等惠及众多肺癌患者。支修益教授希望在疫情常态化管理过程中,利用互联网远程会诊技术、互联网医院,线上访谈等诸多方式将更多肺癌基础知识传递到基层和边远地区的医务人员,在国家倡导乡村振兴政策下推动县市级医院在肺癌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发展。

4、建立远程会诊体系

支修益教授特别表示目前临床需要建立远程会诊体系,让基层医院与省会城市、北上医院及学协会建立紧密联系,省去病人就诊时各类麻烦。

推动肺癌科普体系化传播,助力健康中国

支修益教授恳切的表示临床医生除了关注科研和患者管理外,还应有科普宣传的意识,这有助于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的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支修益教授作为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透露其下一步计划:

(1) 建立全国肿瘤防治信息库及集结各省市全国肿瘤的专家库。临床医生除了做好科研和临床工作外,还需要带领团队开展疾病宣传工作。学协会也会通过颁发各类证书,开展各类培训等方式,推动医师相关培训及队伍建设;

(2) 大力推广肿瘤科普作品,并形成系列化专栏,重复多次传播。医学访谈、直播等节目影响力度还不够强大,可以结合社会公众人物一起加入到科普宣传工作中,进一步扩大传播广度;

(3) 结合宣传项目形成落地产品,如科普内容梳理成相关书籍,让更多受众可听可读,科普宣传到家家户户。

肺癌

新闻排行榜

健康美图

名医有话说

大医精诚

特别推荐

品牌策划

高清视频

热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