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首页>疾病库>肿瘤科>肿瘤内科>恶性淋巴瘤>检查

疾病概况

  • 疾病名称:恶性淋巴瘤
  • 所属部位:全身
  • 就诊科室:肿瘤内科
  • 症状体征:在临床上,恶性淋巴瘤大多首先侵犯表浅和(或)纵隔,腹膜后,肠系膜淋巴结,少数可原发于结外器官。淋巴结肿大、纵膈可见。全身症状可见于皮肤病变、贫血、神经系统表现等。
<<< 上一篇:恶性淋巴瘤的症状下一篇:恶性淋巴瘤的预防 >>>

恶性淋巴瘤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 早期患者血象多正常,继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或肿瘤累及骨髓可发生贫血,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约9%~16%的患者可出现白血病转化,常见于弥漫型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滤泡型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及弥漫型大细胞淋巴瘤等。

2.生化检查 可有血沉,血清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及碱性磷酸酶升高,单克隆或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以上改变常可作为肿瘤负荷及病情检测指标。

3.免疫学表型检测 单克隆抗体免疫表型检查可识别淋巴瘤细胞的细胞谱系及分化水平,用于诊断及分型常用的单克隆抗体标记物包括CD45(白细胞共同抗原)用于鉴定其白细胞来源;CD19,CD20,CD22,CD45RA,CD5,CD10,CD23,免疫球蛋白轻链κ及γ等用于鉴定B淋巴细胞表型;CD2,CD3,CD5,CD7,CD45RO,CD4,CD8等鉴定T淋巴细胞表型;CD30和CD56分别用于识别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及NK细胞淋巴瘤,CD34及TdT常见于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表型。

4.遗传学 9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存在非随机性染色体核型异常,常见为染色体易位,部分缺失和扩增等,不同类型(entity)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多有各自的细胞遗传学特征,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发生于单一亲本细胞的单克隆恶性增殖,瘤细胞的基因重排高度一致,IgH基因重排常作为B细胞淋巴瘤的基因标志,TCR γ或β基因重排常作为T细胞淋巴瘤的基因标志,阳性率均可达70%~80%,细胞遗传学及基因标志可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分型及肿瘤微小病变的检测。

5.病理检查 恶性淋巴瘤一般说来应由病理检查证实,由于在显微镜下不但要观察细胞的形态,而且需要观察整个淋巴结的结构和间质细胞反应,所以最好取完整的淋巴结送检,尽可能地不要取部分淋巴结。

同样理由,针吸活检虽然有时对诊断有些参考价值,但常常不能提供足够的材料以作出全面的诊断,另外,针吸易引起血肿。

在以下情况时应重视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最好及早取淋巴结做病理检查。

(1)无明确原因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在部位,硬度,活动度方面符合前述恶性淋巴瘤特点时。

(2)“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经正规疗程的抗结核或一般抗感染治疗无效时。

(3)淋巴结肿大及发热虽有反复,但总的趋向为进展性。

(4)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或周期性发热应考虑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特别是伴有皮痒,多汗,消瘦,以及发现表浅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双侧滑车上淋巴结肿大时。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检查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常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考虑有可能为恶性淋巴瘤的患者,目前定为常规的X线检查包括胸部后前位及侧位片,必要时辅以体层摄影,主要目的是观察肺门,纵隔,气管隆突下以及内乳链淋巴结,同时也观察肺内有无受侵,下肢淋巴造影确定盆腔和腹膜后淋巴结有无受侵,是临床分期必不可少的依据,此外,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拍摄可疑受侵部位的骨骼相,胃肠钡餐检查,下腔静脉造影和静脉肾盂造影等,结合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及实验检查结果,对于骨,消化道,纵隔和泌尿道的恶性淋巴瘤常可得出初步诊断。

2.CT,MRI,B超检查 对发现纵隔腹膜后及其他隐匿部位的病变有很大帮助。

<<< 上一篇:恶性淋巴瘤的症状下一篇:恶性淋巴瘤的预防 >>>
分享到:

医生说

李强
哈医大附二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

糖尿病早期预防
随着生活质量提高,有一个被称作“沉默杀手”的病症却悄悄潜入我们的生活...

温绍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高血压防治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的最大的杀手之一,而高血压又是很严重的危险因素...
所有疾病、用药建议均供用户参考,不可替代专业医师诊断、不可替代医师处方。网友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并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也不承担其言论导致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