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解析养生谣言泛滥原因 支招如何避免上当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03日09:29  中国新闻网 微博
专家解析养生谣言泛滥原因支招如何避免上当 专家解析养生谣言泛滥原因支招如何避免上当

  中新网8月31日电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今日做客中新网《新闻大家谈》,为网友解析如何科学养生。针对健康养生谣言泛滥的现象,范志红分析指出,人们对谣言信以为真是由媒体和受众两方面原因造成的,要辨识生活中的各种养生信息,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只需认真分析信息来源等问题。

  范志红说,之所以人们会对生活中不良的无知的信息信以为真,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媒体的问题,媒体传播健康谣言是不需要负任何责任的,传播之后点击率增加,书和报纸的销量上涨,不仅增加了人气,而且媒体本身觉得自己也有收获,即使传播错了也没有人问责,利大于弊,而且现在传播速度快,可以随便传播,所以在管理上是十分跟不上的。

  范志红指出,很多发达国家的健康节目,并不是学新闻或是学文学的人去做的,而是有一个强大的顾问团,这些顾问团里面都是专家、健康养生的内行,这些专家负责提供选题,并且负责把关,最后还要接受检查。而国内现在还完全没有,这样就造成很多谣言,而网络媒体就更加缺少管理,加上微博传播速度快,老百姓一般又只信第一次见到的信息,而忽略了辟谣内容。

  其次是受众的问题。范志红称,由于受众没有受过健康方面的基础教育,生物学基础、医学基础、化学基础基本上无从说起,所以受众没有基本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让受众自己辨识哪个谣言是真是有困难的,而这些教育该从中小学抓起。

  怎样才能辨识这些谣言?范志红指出,如果遇到一个健康说法,可以先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什么来源传播的?来源如果是美国农业部,或者哪个国家卫生部、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或者是医学会的话,大家就不用怀疑了,因为专业人员肯定是审查过的。在我国,来源如果是卫生部、中国营养学会等也可以。假如是个人来源,就要看此人的资历,比如相关学科博士以上学位,或者中级以上职称,再或者有着可靠的学术背景也可以。但需要注意的是,医生评论食品的话不用信太多,因为医生对于食品里有什么怎么做是不清楚的,反过来说,如果一个食品专家评论某种药、某种病的话也是不可信的,隔行如隔山,所以必须注意是否是这个行业、这个领域的内行。

  第二,这个消息是否是促销卖东西的?假如听到一个健康消息,是让人们买某种东西的,那么它基本上是被收买了,甚至有时是卖方发布的信息,所以这样跟商业利益直接相关的信息就不要去信。

  第三,不要相信听起来不合情理、过于好的信息。比如说既不用节食也不用运动,一个月瘦20斤永远不反弹,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真的有这样好的减肥药,肯定会在美国畅销了,而美国是世界上肥胖人群最多的地方,如果在美国都没人使用,那么更不会在中国销售了。

  范志红指出,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不需要有太多专业知识,把握好以上几条,就可以减少很多上当受骗的机会。

分享到:

 
  • 新闻日本东京都25人抵达钓鱼岛开展购岛调查
  • 体育英超-范佩西帽子戏法曼联3-2逆转胜
  • 娱乐王菲芭莎慈善夜“制服”诱惑卖萌耍宝
  • 财经成品油10日再迎调价窗口 每吨或涨500
  • 科技美国试点超级WiFi 覆盖范围可达数公里
  • 博客名人送别陶伟(图) 马鼎盛:空姐被打疑点
  • 读书惊悚的湘西赶尸真相 日女追星梦沦为性奴
  • 教育20张证书难敌一奥数奖 母亲泪洒择校现场
  • 育儿3成幼儿园拒乙肝宝宝 雷人暑假作业(图)
  • 健康接吻会传染感冒吗 男性也需要自检乳房
  • 女性2013秋冬最in趋势播报 首饰狂人40款单品
  • 尚品那些买酒庄的有钱人 葡萄酒为何没葡萄味
  • 星座周刊鬼魅魍魉的一周 测试谁最爱你
  • 收藏热钱炒作导致邮票钱币狂涨暴跌
  • 研究称催产素对男性的催情作用堪比伟哥
  • 研究发现老人享受性爱可提高记忆力
  • 最新研究称性别比例左右男性消费心理
  • 研究发现性爱高潮一次可持续快乐两周
  • 更多关于 养生 谣言 避免上当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