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体检卡被取代太随意 市民安全谁来保障

2013年07月23日10:05  北京晨报  

  酷夏来袭,上海近600家游泳场所陆续开放。今年,沿用了10多年的游泳“体检卡”更名为游泳“健身卡”。更名后,卡的价格依旧是6元,但取消了原来的健康查验、健康查验说明及查验医师签字等,增加了承诺人签字,“承诺无严重心脏病、严重血压高、严重皮肤病等游泳禁忌症状”等内容。(7月22日《新闻晨报》)

  往年,游泳体检走过场广受诟病,如今,取消体检变自我承诺,看上去更是一种形式。如此,目测检查如同儿戏,泳客的健康安全如何得到保证,光靠泳客自我承诺能做到万无一失吗?

  据上海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解释说,按照有关规定,游泳场所进行体检不符合法规。换卡后,全市游泳场所仍要坚持“配备医务人员”和“目测检查”的卫生要求,增设泳客自我承诺和健康提示。卡片的更名,并不会降低泳池安全卫生要求和标准。此种解释无疑把游泳场所的体检监督管理完全推给了卫生部门,而卫生部门的解释则在于不能在医疗机构之外发生医疗行为,此前的游泳场馆体检就饱受诟病,取消并无不可。看来,事关体育、卫生两大部门对游泳场馆的监督应该加大协调才能更好地共同管理,否则,岂不变成了收钱办卡了事?

  取消游泳场馆的现场体检,健身卡的意义何在?依旧6元的收费就变得模糊不清,而且本身含3.5元的保险费的做法就是一种捆绑销售。除了法律强制规定购买的保险之外,一般的保险遵循自愿购买原则,购买时应以自愿为前提,并且应该买保险与健身卡分开更为合理。

  游泳体检的不规范、流于形式,并非一两年的事情。按理说,相关职能监督管理应该更趋于合理规范,体检卡变“健身卡”,无疑是越变越形式,游泳场馆的安全事关市民的切身利益,如此随意的公共安全管理措施,市民会感到安全吗?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