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中国31种进口药物价格平均是英国2倍

2013年08月15日09:53  金融时报  

  中国有关部门正对西方制药集团的药品价格加大监督力度。目前有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这些药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常常大幅高于富国。

  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医疗政策研究分析员、在北京有强大人脉的郑宗美(Tsung-Mei Cheng)介绍,官员们在去年进行的一项分析显示,31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进口药物价格平均是英国的两倍。

  在监管机构近期对跨国医药公司展开定价和腐败调查之前,还有数项类似的研究。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阿斯利康(AstraZeneca)、灵北(Lundbeck),近日还有赛诺菲(Sanofi)都接到了官方对于营销手法的询问。

  “中国政府现在非常关切药品定价偏高的问题,”郑宗美表示。“药价过高是获得医疗服务的一大障碍。中国是最大市场之一,但药价这么昂贵,现在政府要管一管这件事。”

  比较药价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因为药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视批量大小而有不同,还取决于药品是销售给公共部门还是像中国普遍的做法那样,由患者直接支付。经销商以及不同的政府机构和医院还可能有各种折扣或加价。

  但是,随着中国致力于扩大医疗体系的覆盖面,官方强烈希望降低药物成本。据郑宗美介绍,在中国,药价占治疗成本的大约40%,高于经合组织(OECD)国家20%至30%的水平。

  尽管创新的专利药一般相对于较早的非专利药会有较大溢价,但在中国和其它新兴市场销售的西方药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定价较高、但其实不再有专利保护的“品牌”药。

  过去几个月期间,中国有关部门委托进行了至少3项研究,将中国市场的药价与台湾、欧洲和美国进行对比。他们还与其它国家的同行开展合作,如英国的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简称Nice)。

  由西安交通大学在2012年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进行的另一项调查得出结论:“在中国,药品的价格可承受性、可获得性和价格都应当得到改进,以确保人们平等获得基本医疗,尤其是对穷人而言。”

  该项研究分析了去年春天陕西省49种药品的价格,发现采购机构以接近1.9倍于国际基准的价格,向原始制造商购买专利已经失效的品牌药,而价格最低的仿制药也仍达到国际基准的1.5倍。

  该项研究呼吁对药品采购实行更强有力、集中化的公开招标制度;要求医生在开处方时使用最便宜版本的药品,而非较贵的品牌版本;以及改进对价格和采购的监督。(原载英国《金融时报》译者/何黎)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