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会诊家庭医生制度

2013年09月06日11:33  健康报  

  □特约记者 宋琼芳□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家庭医生制度建设。今年年内,上海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将推广至所有区县。作为医改重点之一的社区卫生改革,目前存在哪些难题?遍布社区的家庭医生是否有前进的勇气和动力?近日,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徐建光带队调研,聆听多位一线医务人员与市民代表的心声。 

  现状:事多人少  疲于应对 

  药方:“输血”+明确职责 

  在浦东新区的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孙晓文每天不到7点就到岗了,上午看门诊,下午出诊,双休日加班已成家常便饭,还时常有上门问卷调查、公共卫生领域各项筛查等“额外任务”,忙得不可开交。 

  “我们这里日均门诊3000人次左右,相当于一家二级医院的门诊量。”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江继强说。 

  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军也反映,除了繁忙的日常工作外,该中心每年还要承担为社区老人体检、大肠癌筛查、儿童屈光检查等公共卫生任务,以及海量的问卷调查等。这些都消耗大量人力和时间。 

  徐建光说,解决“人少”的问题有两条途径:一是补充新鲜血液,继续加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力度;二是盘活存量,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非全科临床医生、二三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其通过转岗培训后注册为全科医生,在社区执业。 

  针对“事多”,可“化整为零”:公共卫生方面的任务,可由政府购买服务,决不能“加量不加钱”,要让社区医生有积极性;而对于社区问卷调查等,可以整合社会力量,比如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等承担,不要让琐碎事务分散家庭医生精力。 

  “我们将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内容与项目进行梳理,目前正在制定家庭医生团队组成与职责分工、健康管理服务标准等规范,进一步规范家庭医生服务的开展,确保提供适宜的服务。”徐建光说。 

  现状:技术含金量受质疑 

  药方:在岗教育+骨干培训 

  “我不放心让社区医生看病,万一病情耽误了怎么办?”担心社区医疗技术的含金量,成为居民选择家庭医生的“拦路虎”。 

  徐汇区斜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负责人朱兰说:“我们的家庭医生主要偏向内科,知识面比较狭窄,可否由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社区医生接受继续教育,提升能力和水平?” 

  浦东新区卫生局局长孙晓明介绍,浦东正在探索培养全科医生的模式,政府支持、街道出资,由该区三级医院负责培养人才,然后输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徐建光表示赞同:“我们将研究制定在岗全科医生继续教育总体计划,建立起符合全科医生特色的教育体系,定期开展针对全市社区医务人员能力提升的技能培训。其中,重点开展针对社区医务人员骨干的培训。我们从2010年开始,每年选派社区医务人员骨干赴国外接受短期培训,今后将继续开展一系列培训、交流和结对,培养骨干人员且担任师资,全面带动社区医务人员能力提升。” 

  现状:优惠政策落实难 

  药方:政策支持+资源优先 

  “紧俏的专家号能留给家庭医生多少?” 

  “居民在三级医院配的药不在社区基本药物目录里怎么办?” 

  为鼓励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该市出台了系列优惠举措:市级医疗机构预约诊疗资源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签约居民可通过家庭医生绿色转诊通道优先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但实行起来并不容易。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提出上述疑问。 

  长宁区江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倒是给出好范本:同样位于长宁区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主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并专门设立社区卫生办公室,负责对口社区工作,预约专家、绿色通道、双向转诊……专心做“社区医生背后的医生”。“有了三级医院的帮助,我们的工作自然容易开展,居民对我们的满意度也提高了。”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军说。 

  此外,联合体模式也值得借鉴。比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对口静安区中心医院,而静安区中心医院又对口区内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此三级、二级、一级层层负责,逐渐建立起居民梯度就医的理念。 

  但在目前,成功范例依然太少。“要把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做实做强,必须有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刚性规定,让三级医院‘力挺’基层。比如,对三级医院的考核标准可以加上一条:对区域内二级、一级医院的支持力度如何?另一方面,我们正在全市3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试点,家庭医生可直接通过申康医联平台预约上级医疗机构的专家门诊,上级医疗机构将预留10%的专家预约号给家庭医生优先使用,年内我们将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加快扩大实施范围。”徐建光说,只有给予社区医务人员必要的抓手与权力,让他们掌握足够的诊疗资源,他们才能真正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能。“我们更希望通过社区卫生改革,转变目前居民就医的惯性思维与定向模式,有朝一日‘倒过来’,让家庭医生向大医院输送病人,到那一天,家庭医生的地位就真正提高了。” 

  现状:干得多挣得少 

  药方:提升待遇+优化前景 

  如何考核工作量,如何化解绩效工资与绩效服务增量之间的矛盾,是几乎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面临的难题。而生活保障、职称晋升等现实问题,也阻碍了不少医学生迈向社区的脚步。 

  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做法具有启示意义。该中心尝试用“房”留住人才。中心与区政府和街道合作,为全科医生提供一室户的公寓住所,个人只需负担费用的20%,让社区医生能安心服务居民。 

  浦东新区卫生局局长孙晓明说,为激励医学生毕业后选择到浦东做社区医生,该区专门出台政策:每位到浦东远郊工作的全科医生每月增加2000元津贴,每位到浦东近郊工作的全科医生每月增加1500元津贴。 

  随着今年新一轮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踏上社区岗位,如何让他们下得来、留得住?徐建光说:“一是提高社区医务人员待遇,积极协商有关部门,建立社区医务人员收入随其承担的职责任务、劳动生产率提高稳步提升的机制。二是完善执业环境,在生活保障、职称晋升、社会荣誉等方面予以倾斜。三是优化发展前景,科学合理配置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配置比例。目前,我们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高级岗位设置比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级职称比例将由20%升至45%~50%。”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