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斌:医生和病人永远是同一战壕的战友

2013年12月10日11:48  人民网  

  “医德其实就是两方面,一是技术,二是爱心。”在全国医德楷模、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魏文斌看来,当医生是一份特殊的职业,要具有良好的技术,丰富的经验,还要有人文关怀。

  “大夫,你知道我来北京就怕左眼也像右眼,黑呀,那种感觉,您不理解,不知白天黑夜,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想,这回做不好,我就去死。现在,我看一切,亮堂堂的,我可以自己走路,自己料理自己,没有问题!高兴呀!”

  ——这是一位患者术后向魏文斌反馈的话。

  听起来,这似乎是一次成功的手术,然而魏文斌却不这么认为。“这位单眼患者,双眼高度近视,右眼已经失明多年,左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视力眼前数指。两次失败的眼底手术后,求医来到同仁医院,我为他做了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增殖膜剥离手术。手术很成功,视网膜完全复位。但手术前眼前数指的视力和术后0.03的视力相差无法让我兴奋。而此时,他却是那么高兴……一瞬间,我顿悟。原来一丝光亮对人的生命如此重要!”

  在一本由同仁医院4位眼科专家合写的《同仁眼科手术笔记》的专著里,魏文斌记录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患者的需求是魏文斌奋斗在临床一线的动力。

  “眼底病是我们眼科领域里面最复杂的,最有挑战性的,还有很多未知数,疾病的种类也特别多,所以在临床需要一定的经验才能做好眼底病的诊断和鉴别,特别有挑战。我愿意做有挑战性的事,有一定的乐趣在里面。而且,患者很需要。”魏文斌说,别的手术,比如近视眼激光手术,手术之前是能看见的,术后视力更清晰,差别在于清晰度。而眼底病不一样,术前患者没有视力,术后哪怕只能恢复到0.05的视力,他的生活就完全变了。

  “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雪中送炭。我们也都是在这种环境中受的鼓励,觉得工作没有白干。”

  “病人的想法和医生不一样”。这是魏文斌在多年的工作中,慢慢积累的感受,而真正让他顿悟的,是一次由医生变患者的经历。

  2008年,魏文斌去四川地震灾区回访时意外骨折,治疗时因为麻醉引起了眼部的并发症,从一个眼科医生变成了一个眼疾患者。

  “以前都是做医生,站在医生的角度和病人交流,把我知道的知识告诉病人。一旦角色转换之后发现,病人和医生想得不一样。我当时一躺到病床上就想到了,我什么时候能好,多少天康复,未来会不会影响我的生活,这时候的想法和大夫的想法不一样。”

  一个患者是怎么想的,没做过患者的人是无法体会的。魏文斌将自己的经历记录了下来,写成了3万多字的住院日志,成为他从医生涯的一份宝贵财富。

  魏文斌一直认为,医生和患者互为老师,一定要多沟通,才能从患者那里汲取营养。他说:“医生和病人永远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医生和病人合作,这样治疗效果才会好。如果医患之间有对抗,疾病会更加乘虚而入。”

  对于近年来出现的伤医事件,魏文斌表示十分痛心:“我们把健康托付给医生,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对医生队伍的影响是很大的。医生要理解病人,病人也要理解医生,医患关系才能很好地改善。 ”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