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十大健康新闻评选结果发布

2014年01月21日08:42  新浪健康  微博
第六届(2013年度)中国十大健康新闻揭晓

  由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发起,全国百余家综合媒体和健康卫生专业类媒体的主编、副主编、资深记者联手共同评选的“慈铭体检•第六届(2013年度)中国十大健康新闻” 于1月19日在中国首家健康管理医院—慈铭•奥亚国际医疗医院揭晓。

  回望过去的2013年,梳理、总结并评价在健康领域发生的大事,我们看到:十面“霾”伏下,国人的忧虑和无奈;温岭杀医案让医患关系“如履薄冰”;GSK行贿门牵出行业毒瘤;“问题疫苗”引发社会信任危机;转基因之争“一地鸡毛”;社会戾气滋生心理危机;知行脱节暴露国人健康素养低下现状;锯腿自医揭开医保短腿,但同时我们还看到,“光盘行动”涤荡着餐桌上的腐败;健康服务产业蓄势待发,两亿老人加速发动引擎……

  作为已经成功举办五届的健康领域年度评选活动,慈铭体检•第六届(2013年度)中国十大健康新闻评选着眼于大众健康生活、突出公众立场,以新闻事件对公众健康生活观念的影响深度、广泛性为评选准则,旨在引领公众的健康生活观念或行为、警示行业不和谐因素。

  本次会议还增设“健康媒体阳光行动倡议”环节,多位媒体高管联合呼吁:坚持“专业、科学、理性、责任”的报道原则,做好健康传播,致力于提高广大民众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提升国民健康素养,促进行为改变,弥合社会裂痕,最终助力健康中国!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健康报、中国医药报、中国中医药报、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法制晚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人民网、39健康网、凤凰网、搜狐网等全国近100家媒体高管或资深编辑记者参与了该活动,评选结果如下:

  1.雾霾引发国人健康忧虑

  国人的生活已被雾霾改变。2013年,我国已有25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雾霾天气。雾霾持续时间之长、影响面积之大、对国人健康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点评:

  北京、上海、广州、杭州……70多个城市被雾霾吞噬,十面“霾”伏,波及全国!

  航班延误、高铁停运、高速公路看天开关、“北京咳”、各类“抗霾神器”、食疗菜谱……雾霾成了人们吐槽和戏谑的头条新闻。

  没有人可以做到自强不“吸”,“中国每年有35万人至50万人因户外空气污染过早死亡”,原卫生部部长陈竺撰文指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超越环境承受限度的发展,最终要全体国人来买单。

  大气“国十条”登台后,希望能把“任重道远”放在心里,“认真对待”挂在嘴边,更应把“从我做起”落实在行动中。

  2.伤医案再次引发舆论关注

  “温岭杀医案”医护人员一死两伤,广医二院医生遭群殴、湖南长沙患者砍伤护士、江西南昌第一医院护士被歹徒劫持……年度伤医案十余起,医生容忍接近极限。这激起全国医护人员的强烈声讨。国家总理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医疗秩序。

  点评:

  有人说:“医生不用罢工,只要不去加班加点,坚持每天上班八小时,每周工作5天,整个医疗系统就会崩溃。”现有体制下,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有目共睹,即便有个别医生行为不良,也绝不能成为被砍被杀的理由。

  体制沉疴,需抽丝剥茧。当务之急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在有条件的医院可尝试安检设立,把那些拿刀的歹徒挡在门外。

  3.转基因之争愈演愈烈

  61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要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以方舟子和崔永元为代表的“挺转派”和“反转派”展开激烈争论,安全性是最大的焦点。

  点评:

  转基因归根到底是个安全问题。吃还是不吃?这是个要命的问题。

  转基因的研究不应成为禁区,是与非、优与劣都需要科学结论来说话,既不能极度美化,也不能丑化,甚至“因噎废食”。

  信息的公开、透明、持续、完整,公众知情同意权的落实,科学研究伦理的捍卫和坚守,这些将筑起转基因的安全堤坝。

  4.葛兰素史克、强生等跨国药企信誉亟待重塑

  葛兰素史克部分高管因行贿官员、医生被依法立案侦查,强生、GE等公司因产品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频繁遭媒体曝光,跨国药企形象亟待重塑。

  点评:

  正如不能否认跨国药企为医药发展做出的贡献一样,其近年来出现的问题同样不能忽视。

  GSK灰色操作曝光引发医药界“地震”。强生遮遮掩掩的选择性召回,GE偷梁换柱的降级召回,“双重标准”下的傲慢与偏见暴露无疑。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外一样。我们对“葛兰素式”的潜规则零容忍,同时也必须反思其中的“中国色彩”。或许,只有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不带有偏见与差别并持之以恒地认真监管,才是医药界健康发展的根本。

  5.疫苗事件导致公众对疫苗安全担忧

  特大制售假劣人血白蛋白、人用狂犬疫苗等假药系列案告破(11月),上万支假狂犬疫苗流入市场;深圳、湖南等地数名婴儿疑似注射乙肝疫苗死亡(12月)……一年间疫苗事件频发引发公众空前关注。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多地新生儿死亡案例与疫苗质量本身没有关联。

  点评:

  孩子出生后的第一针是乙肝疫苗,全国婴儿死亡率约12.1‰(2011年卫生部统计数据),媒体报道时把先打针后死亡的时间顺序有意无意置换为因果关系,造成打了疫苗孩子就死亡的印象。

  疫苗生产、运输、招标、采购阶段存在的诸多管理问题,特别是敏感的价格问题等与婴儿死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疫苗的公众印象。

  针对民众、媒体等的健康教育刻不容缓,突发事件处理时信息发布的及时、准确、全面、持续、透明、公开、通俗更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6.“光盘行动”遏制餐桌浪费

  1月,整治公款消费,呼吁“光盘行动”。媒体关于“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浪费”的建议受到总书记高度赞扬,门户网站启动光盘行动官微。涤荡餐桌上的浪费,推行健康的饮食和社会风尚。一场政府、社会、媒体、公众深度参与、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餐桌文明建设如火如荼。

  点评:

  一碟青菜,一盘包子,一碗炒肝。国家主席的午餐形象昭示文明、节约、健康的饮食风尚。

  我国城市餐厨垃圾的年产生量不低于6000万吨。全国一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相当于倒掉了两亿人一年的口粮。

  这种“舌尖上的浪费”,不仅是对饭菜的浪费、资源的浪费,更容易滋生餐桌腐败。而习近平主席带头刮起餐桌上的清新之风,百姓乐见,官员们大多也觉轻松。

  让大家共同缔造另一种文明——“舌尖上的文明”。

  7.两亿老人提升健康服务产业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亿,以房养老政策、失独老人现状等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国家层面连续下发“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三项重大文件,老年医疗、养老、家政等健康服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关注老人,就是关注自己的未来。

  点评:

  老年医疗服务的制度、理念、体系均明显滞后,在产业指导方向明确与国家财政拨款的双重刺激下,以健康管理为代表的我国健康服务业空间大开。尤其是中国老人突破2亿带来的“银发浪潮”,或将构建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多元、丰富多彩的老年消费市场,而康复护理及老年用品成为“养老健康服务”这盘蛋糕中最耀眼的一块。

  在探寻“第五波财富革命”的背后,急需的将是保证市场有序发展的有力政策支持和监管。

  8.公众健康素养仍待提高

  “气功大师”王林被追捧,福建泉州所谓的烤婴致死……公众健康素养、媒体从业人员健康专业素养仍待提高。卫计委11月发布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8.80%,健康传播任重道远。

  点评:

  披着“养生治病”外衣的大师们洞悉世人超现实的需求,不停宣讲似是而非的“神秘力量”和无法证实的治愈个案,他们在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强烈意愿中,完成了“由人到神”的转变,接受众人的顶礼膜拜,疯狂敛财。

  而没有真相的批判也成了一种暴力。部分媒体从业人员缺乏健康专业知识,混淆逻辑关系,成为哗众取宠的标题党,聚焦负面制造噱头,变成了健康素养提升的阻力。

  在玄学土壤深厚、各种利益交织的当下中国,开展健康教育任重道远,意义重大。

  9.社会戾气滋生心理危机

  长春盗车杀婴案(3月)、“复旦投毒案”(4月)、北京男子当街摔死女童(7月)、重庆十岁女孩虐婴事件(11月)……这些事件或是极端个例,但引发公众对社会戾气、心态暴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忧虑。

  点评:

  拥堵的车流和人流中,你是否变得烦躁易怒?网络谣言下,你有没有无所顾忌地跟风发泄?当今,人们心中的怒火似乎特别容易“一点就着”。

  残忍的行为,对生命的冷漠,对道德底线的突破,对社会的恨意……极端个例升腾出的社会戾气,戾气扩散带来的破坏效应,正毁损着社会的肌体,销蚀着个体的幸福。

  消弭戾气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之殇”,把解决好民生问题放在第一位,防止个人和集体的情绪走向极端;让社会各阶层间互动更合理化、更有规则。当然,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还需要媒体和舆论更多春风化雨的情绪疏导。

  10.锯腿自医揭开医保短腿

  10月,河北人郑艳良因无钱手术,自己在家将溃烂的整条右腿锯下。自救悲剧揭示我国医疗保障范围“死角”,不少居民仍存在因病返贫、大病难医的困境。

  点评:

  这起震惊国人的“自医”案,刺中了大病医保的软肋,映衬出公共救济的缺憾。

  让大病医治有最大化保障,不再有“看不起病”的悲怆,这需要对现有医疗救助制度进行刮骨疗毒,需要医改的持续发力。也只有这样,“郑艳良们”等弱势群体才会有活下去的动力。

  我们不愿意再看到“自力更生”的中国病人。

  附件:

  健康媒体阳光行动倡议书

  近年来,社会各界高度聚焦健康领域,尤其是民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国民的健康素养仍较低,部分媒体由于专业素养较低出现失实报道,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和公众的判断力,加深了医患双方的猜疑和误解。

  因此,作为关注健康领域的媒体,我们在这里发出如下倡议:坚持“专业、科学、理性、责任”的报道原则,做好健康传播!

  一、专业。不断学习、积累、更新医疗卫生领域的专业知识,多借助专业人士、机构对报道进行全面解读,减少错误引用、错误解释和扭曲夸张。

  二、科学。构建科学思维,注重逆向、多角度质疑,综合全面地得出结论,做到健康报道中有数可查,有据可依,有理可推。

  三、理性。不先入为主,不捕风捉影,不预计结论,不跟风,不迎合,追求新闻事实和法律事实相统一、科学性和服务性相统一。

  四、责任。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内心始终秉承对健康报道的敬畏感,以推动工作、消除误解、寻找共识、促进和谐为目的,开展健康报道,特别是健康领域社会新闻的报道。

  让我们携手同心,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坚持健康传播原则,致力于提高广大民众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提升国民健康素养,促进行为改变,弥合社会裂痕,最终助力健康中国!

分享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