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准用药的一些尝试

关于精准用药的一些尝试
2018年11月14日 19:18 新浪健康

编者按:2018中国健康产业创新论坛上,杭州逸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周晓悦先生从自身经历出发介绍了公司在精准用药方面所做的尝试。

2018年10月27日,由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主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承办,普华永道协办,新浪健康、爱问医生作为战略合作媒体特别支持的2018中国健康产业创新论坛在上海顺利闭幕。

杭州逸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周晓悦杭州逸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周晓悦

公司的背景和运营模式

我家是四代医药家庭,我和我团队做的事情是在药物使用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公司主要业务方向是精准医疗,是更好用药、合理用药。我们有两端,B端是为医疗机构行政机关,卫生行政部门、药企提供一些药物使用上服务;C端是针对于患者。

医药市场的变化,要求用药服务能力的提升。服务能力的缺失,大家讲到很多,但多数是关于医生,基本没有关于药师的,所以我们关注药师。

实际上,就支付和使用而言,焦点可能是医生、但最重要的是患者。医生医疗行为是通过患者表达出来的,在这个领域未来会有很多商业创新和商业模式。

我们通过一些方法和数据呈现,架构积累算法数据库或知识库。知识库应用于数据管理,结合业务运行不断校验、修正,形成对临床有意义的数据。例如超说明书用药在中国高达70%,故将没有意义的处方剔除后该如何去验证?把这些探索经验和数据纳入到大数据中,会有助优化处方。

3个层面构成整体模式

我们整个模式由三个层面构成:合理用药、精准用药、有效用药。

医疗过程中,患者的需求是需要有效,安全,而我国的医保需要控制费用,需要探索支付结果和效应,因此需要分析各类疾病每年支出,根据结果做服务。

分级诊疗,慢病管理需要切实看到病人应用新药物的情况和治疗效果,也是我们做尝试的方向。具体讲,通过平台的技术服务来构架从决策使用一直到患者用药整个过程,分析结果以及对应的支出,构成闭环。

这套体系在临床决策中提供支撑以规避更多风险。对有危害患者行为,控制发生,合并疾病的患者,根据使用的药物及其禁忌,不断修改和确认,直至得到最佳方案。

慢病管理是现在热点的问题,特别在外流和服务方面。因为医生是学习疾病治疗,医生的技能是用知识和经验诊断疾病以及确定恰当治疗方式,所以提倡药师审核医师处方,药师明白各类药物的最恰当使用方式、使用时机以及周期。这也是我作为药师,参与患者用药的方式。审核时病人检查明确发生改变,应用大数据专注生理指标变化,以及处理办法。

就病人而言,事前医生开处方,事中有医嘱,还有事后执行管理。每一个医疗机构的患者,在他住院到门诊,拿到药物都会获得药物指导单。医生医嘱做不好,病人吃的效果肯定不好。患者可能会存在很多认知错误,比如空腹和餐前他认为概念一样。

基于医疗当中形成的业务,为患者提供支撑,应包括用药咨询说明。

精彩Q&A

提问1:用药管理牵涉到服务,现在是否有收费或付费方法?

周晓悦:在我国,在大部分医药行业,让患者为感知不确切的一种服务付费比较难。主要从以下几点探索。

1)收费业务,相当于全程药师服务和医生参与的治疗费用,但一般不多。

2)机构合作,有学会,有时候会有药企一些付费的研究。

3)跨国外企,包括一些国内企业提供付费服务。药企需要跟踪病人,现在做PDR监测,也需要一些措施和手段。

周晓悦:更精准的选择,基因检测像靶向药物治疗一样是有意义的。靶向药有特征意义,但不代表其他药物没有意义。很多药企想从临床数据来表明基因检测对于病人药物治疗是有意义的,经济性上和使用时都有意义。

提问3:现在用药大部分是成盒卖,少数是拆开销售,是否为浪费?这方面是否有一些研究或调查?

周晓悦:整合卖还是拆开卖,里面是有商业套路的,我不讨论。从用药领域思考,临床经常会出现开药总剂量与病人使用剂量之间的差异,以前医院住院治疗会用包药分药方式,门诊按照疾病常规治疗疗程加上剂量计算,但现在有些病人习惯改变,质疑散装药物真实性。

提问4:用药指导和医生组合,你是基于大数据考虑还是基于中国或者是世界临床指南和药典考虑的?

周晓悦:从用药来讲,是从中国说明书和药典作为基层,超出说明书对病人有危害这一部分是以说明书为基本的边界。第二层是指南,不做强制性要求,业务用户的筛选会结合患者以前的数据和医生的经验,我们告知结果,医生确定用什么。

提问5:关于慢病管理,可能包括保险公司,付费管理公司等很多方面,一个处方多次利用,这个可能后面会成为主流方向。您在这方面有没有自己的布局?根据您的大数据积累整合,中国医疗很多方法是存在矛盾,一个问题是医生水平,包括医生人数不太满足中国现状等情况,有没有人工智能方面代替医生进行一些基本诊疗。

周晓悦:医生的主要能力和作用在于诊断,人工智能在未来会在这方面很强大,但我认为至少10年之内很难,基因诊断如果做到更多突破可能会有帮助,人工智能技术很好,大大提高诊疗的效率,但是不能代替医生。

在药店或者是保险领域,我们也在尝试一些合作。对于精细的管理有想法,但是比较粗泛。慢病管理现在开始进行了,互联网公司、零售机构会和我们合作,我们只做用药不卖药,需要跟卖药伙伴进行合作。

提问6:我们在对于患者用药进行一些建议或者是监测时,是否有考虑过患者按照我们建议进行服药或是治疗这方面不足的探索?

周晓悦:系统会去提示他,双向的沟通或者是双向反馈。目前基于每一个慢病类型有专门慢病管理药师,药师负责反馈。比如有时候患者吃药了但是有问题,患者很难去用这种手机业务和服务,所以我们会有专门的慢病管理药师提供服务。

(本文根据嘉宾发言速记Elissa整理,未经讲者本人确认)

新闻排行榜

健康美图

名医有话说

大医精诚

特别推荐

品牌策划

高清视频

热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