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模”到“价值”的医疗变革,医药创新迈入产业融合新纪元

从“规模”到“价值”的医疗变革,医药创新迈入产业融合新纪元
2019年08月14日 18:05 新浪健康

来源:亿欧/作者:于靖     

[ 亿欧导读 ] 国产PD-1单抗、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港交所接受未获盈利生物科技企业IPO、“4+7”城市带量采购……新变量正重塑着医药业态。怎样投身产业融合的新浪潮,2019年的医药创新道路该如何走?答案在变革中逐渐明晰。

2019年7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指导,怀柔区经信局、怀柔区商务局、怀柔区卫健委战略支持,亿欧公司、亿欧大健康联合举办的“雁栖健谈”GIIS 2019第四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于2019年7月25日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峰会为期3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业内人齐聚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共商中国大健康产业的“下一个十年”。

本次峰会以“从‘规模’到‘价值’的医疗变革”为主题,采取领袖峰会+4场产业论坛+项目路演的形式,聚焦医药创新、医疗大数据、非公医疗、科技医疗四个主题,聚集50多位重量级嘉宾与数千名观众,共话变革机遇,见证医疗产业从“规模”到“价值”的发展新纪元。

在7月26日的医药创新产业论坛中,111集团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于刚、叮当快药副总裁杨潇、健客副总裁郝建垚、康爱多总经理焦宝元、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马健、保准牛创始人兼CEO晁晓娟、海金格医药董事长兼总裁齐学兵等企业大咖,以及征和惠通医疗投资合伙人张志玲等著名医疗投资人齐聚一堂,探讨医药创新发展和升级之道。 

医药创新,向“价值”变革而行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医药领域的创新纷纷迎来新进展与新突破。

从技术产品上说,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旗下PD-1单抗先后获批上市,打破了外企在国内这一细分市场的垄断;资本市场方面,从港交所接受未获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IPO,到7月22日同样拥抱这一领域的科创板正式开板,都为医药创新提供了更为多元的支持路径与退出渠道。当然,这也少不了政策的推动。无论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还是“4+7”城市带量采购,都在向行业发问:2019年的医药创新之路该如何走? 

如果把创新分为模式与技术两个方向,那么提到模式上的医药创新,便不可不谈医药CRO服务。业内皆知,新药研发以“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形成不小的门槛。从这个痛点来说,医药CRO服务则是有效降低研发失败风险的重要保障。海金格医药董事长齐学兵指出,随着生物医药的兴起以及国家对创新药物的政策支持,中国医药产业正处于结构性调整期,未来真正满足医药创新需求的CRO服务将有很大发展机遇。

至于技术上的创新,则包括近些年备受行业关注的AI、互联网对医药的赋能。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马健表示,当前新药的临床失败率高达92%,而一款新药的平均研发投入为26亿美元,这为“AI+新药研发”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多元化的AI技术已经融入了新药研发各环节,预计到2024年,每年全球在AI药物发现领域的投入将超过40亿美元。如何提供有价值的科技赋能,将是这一赛道的竞争关键。”马健补充说。

111集团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于刚则从医药健康生态圈的角度,为与会观众带来相关创新思考与实践展示。“碎片化和多层级引起的低效和缺乏透明度,是中国医药流通的痛点。”于刚在主题演讲中说,“互联网对医药行业的价值,是通过高效、透明、智能的方式,解决上述痛点与健康需求。”

对此,健客副总裁郝建垚从另外的角度提供“互联网+医药”的见解。“医药分开的大背景下,在未来20年内,我国药店销售额和总量会不断接近公立医院的处方药品销售总量。而只有‘互联网+医疗+医药’,才能形成安全有效的处方外流闭环。这其中,将是一批医药电商转型的关键。”郝建垚说道。

而叮当快药副总裁杨潇看来,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瞄准由送药上门延展出的健康需求,也不乏机会。杨潇表示,传统购药存在医院的时间、地点等诸多不便,医药O2O模式的出现,始终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作用。而如何在医药零售下半场,把握“从单一场景到健康新生态”的全周期健康需求,则是留给这个赛道玩家的必答题。

从药到险的健康闭环与跃迁

随着“医改”迈入深水区,两票制、一致性评价、药品零加成、处方外流、医药分家、带量采购等新规细则,正逐渐重塑着医药产业的发展业态:如何投身产业融合的“新浪潮”?又是哪些创新项目历尽资本寒冬,仍能够得到投资人的青睐?

在此次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征和惠通医疗投资合伙人张志玲、保准牛创始人兼CEO晁晓娟、康爱多总经理焦宝元共同就“医药+保险”的话题展开讨论。

焦宝元首先分享了康爱多的相关实践。目前,商业保险板块已经成为康爱多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主要是将慢病管理与健康险进行结合,购药报销、帮助险企寻找精准客户、联合险企开发慢病突发险等方式,康爱多当前均有探索。”焦宝元补充说。

晁晓娟表示,从场景深度上看,健康领域千人千面的性质,要求开发相应的医药健康险得到大数据的支撑与服务。如果缺乏这一点,“医药+保险”的模式注定是镜花水月。晁晓娟认为:“‘医药+保险’的痛点也出在这方面,如何采集足够大的数据量,如何统一数据端口,实现数据的互通可用,都是影响产业融合的关键。”

张志玲则从投资方的角度发表看法。健康的需求注定是刚性的,这也意味着,以健康闭环为落脚点的“医药+保险”模式,有其相应的价值支撑。“目前,这一领域的优质项目还不是很多,但随着产业融合的加剧、政策的放开,可以期待这一模式能够彻底走通。”张志玲说道。

医药医疗

新闻排行榜

健康美图

名医有话说

大医精诚

特别推荐

品牌策划

高清视频

热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