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联合创始人张佳伟:中国医疗圈最匮乏的是真实、高质量的创新

亿欧联合创始人张佳伟:中国医疗圈最匮乏的是真实、高质量的创新
2019年08月14日 18:01 新浪健康

来源:亿欧/作者:张佳伟

[ 亿欧导读 ] 2019年是众多医疗政策夯实落地的一年,中国医疗行业将从规模化发展过渡到价值化发展。从量到质的转变,也将影响医疗投资的目标选择和考核准则。真实且高质量的技术以及源创新是中国整个医疗圈最匮乏的。

2019年7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指导,怀柔区经信局、怀柔区商务局、怀柔区卫健委战略支持,亿欧公司、亿欧大健康联合举办的“雁栖健谈”GIIS 2019第四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于2019年7月25日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峰会为期3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业内人齐聚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共商中国大健康产业的“下一个十年”。

本次峰会以“从‘规模’到‘价值’的医疗变革”为主题,采取领袖峰会+4场产业论坛+项目路演的形式,聚焦医药创新、医疗大数据、非公医疗、科技医疗四个主题,聚集50多位重量级嘉宾与数千名观众,共话变革机遇,见证医疗产业从“规模”到“价值”的发展新纪元。

在7月27日的项目路演大会上,亿欧公司联合创始人张佳伟发表了题为《医疗产业投融资现状及创新趋势》的演讲。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1、2019年,堪称医疗行业转型年,也是众多医疗政策夯实落地的一年,中国医疗行业将从规模化发展过渡到价值化发展。从量到质的转变,也将影响医疗投资的目标选择;

2、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成熟、AI+医疗的落地、5G、科创板资本市场新时代的到来,医疗产业是令人兴奋的;

3、真实且高质量的技术以及源创新是中国整个医疗圈最匮乏的。

以下为演讲速记(有所删减):

2018年,中国医疗产业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提出以及大量指导性政策颁布,促进着医疗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贸易冲突对中国医药市场产生消极的影响,在国内连续不断的医疗相关政策驱动下,各细分领域也在加速洗牌。

2019年,堪称医疗行业转型年,也是众多医疗政策夯实落地的一年,中国医疗行业将从规模化发展过渡到价值化发展。从量到质的转变,也将影响医疗投资的目标选择。 

我们首先看下三组产业数据:

1、2019年H1对比2018年H1中国生物医药领域1亿美金以上融资笔数最多

从细分领域来看,全球企业服务、生物医药、金融获投数量较多,其中2019年上半年全球企业服务领域1亿美元以上融资次数为42次,生物医药、金融分别为41次及40次,为三大热门行业。整体基数更大,虽然没有大医疗产业,生物医药可以窥见一斑。

对比2018年上半年数据,生物医药由2019年H1的最高52笔减少7笔。不过从中国的角度看,生物医药和汽车出行都是获投1亿美金以上项目最多的领域。

2、医疗产业融资额集中在中后期,生物制药和医疗机构抢眼

亿欧智库最新数据显示:2019H1发生融资258起,同比下降37.4%,融资总额310.71亿元,同比下降52.5%。医疗健康的融资轮次也主要集中在Pre-A到A+轮阶段,共计发生融资105起,融资总额约43.3亿元,平均融资额度在4000万元。医疗健康的大额融资主要集中在战略投资,前五名战略投资融资总额计73.87亿元,平均融资额为14.8亿元。从医疗健康细分赛道来看,生物技术和制药以及医疗机构在融资数量和总额都很是最靠前的。

3、医疗行业CEO们的乐观情绪走低 

普华永道6月份发布第22次全球CEO年度调研报告。这个调研面向医疗、制药企业CEO,从市场环境、行业、企业三个角度切入调研。结果显示,CEO们对未来经济态势、行业境况、企业发展态度预期相对保守。企业对新技术的参与喜忧参半,整体偏消极。从招人层面也可以看出情绪的走低,面对不确定性,企业在招聘时更加谨慎,但熟练人才数量偏少,“缩招”和“亟需人才”并存。近一半的CEO主张对现有员工进行技能再培训以提高现有员工的能力。另外,有25%的参与调研者提出,直接从教育端入手,教育机构与企业共同定向培养所需的相应人才。

但是我们觉得真不用悲观,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成熟、AI+医疗的落地、5G、科创板资本市场新时代的到来,医疗产业是令人兴奋的,而且过去几年,医疗领域的GDP增速是全国GDP增速的两倍,目前仍然处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所以未来可期,我们总结了5大核心趋势,供大家参考,也欢迎指正。

一、精准医疗产业大热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精准医疗研究应用工作,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基因测序服务是带动精准医疗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日趋成熟,成本逐年下降,大大提高了基因测序的渗透率,推动市场的发展。

目前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主要在临床医疗和科研两个方向,临床医疗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生殖健康和肿瘤诊断上。伴随着基因诊断市场接受度和渗透率的提高,市场空间会进一步扩大。另外高通量测序在肿瘤免疫精准治疗中未来应用价值巨大。

除了基因测序技术之外,靶向治疗也是精准医疗中的重要部分,包括分子靶向药物、干细胞治疗、抗体药物、细胞免疫治疗等,目前肿瘤市场的需求最为迫切。

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将会使每年超1000万~2000万的肿瘤病人从中受益,我国精准医疗市场规模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已超全球平均水平。不考虑早期预防诊断和药物开发,肿瘤个性化用药指导的市场就超千亿。

二、AI+医疗落地加速

医疗影像方面:目前全国32000家医院,有AI医学影像设备的医院只有400家左右,提供底层技术的就20家左右的公司,渗透潜力和空间都很大,而且产品性能成熟度正不断提高;

语音电子病历方面,语音录入电子病历可省时70%,随着技术成熟度提高,语音电子病历在医院的普及率加快,头部企业可以形成规模效应;

随着知识图谱的不断完善,预问诊功能可以大幅提升医生的效率;

由于供需端不平衡,AI在精神心理健康的的渗透程度会更深,未来可能成为这一领域的核心推动力,人工智能与心理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正在成为全球科技界的最新前沿领域,在美国,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提供包括虚拟咨询师、咨询师助手等多种心理健康服务;

AI+制药方面,AI药物研发企业短时间内变现较难,普华永道6月份的医药企业CEO调查也显示,目前AI+医药大规模生产的几乎为零,但是药物研发一旦成功,空间巨大。

三、全程化健康管理

未来一定是轻治疗的,智能医疗未来会是全程化管理,最好的方式是前期预防。有了生命信息系统、医疗大数据和数据库的联动共享,进行个人风险评估、疾病预测,从而有效实现防患于未然。

医疗大数据应用目前尚在起步阶段,健康管理、辅助诊学研究暂处第一梯队,现阶段底层数据的收集仍存在合规性问题。规则 、责任的根基仍待夯实,标准化制度尚需完善,数据孤岛的问题也依然存在。另外 ,医疗大数据的分析要求响应速度、响应能力以及结果准确性,企业仍需提升技术能力。

医疗大数据目前还处于应用前期的基础建设层面,在可预见的未来,各应用场景发展的速度有较大差异。

当然医疗大数据的真正落地需要政府、医院和企业三方共同合作实现:政府负责制定相应的法律法则、标准制度、监督规范,同时要消除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均衡;医院提供医学专业知识并合规采集、存储、传输相关医疗数据;企业则负责前沿技术研发并承担一部分数据采集、存储、传输、追踪的任务,提升市场化竞争实力,为挖掘医疗大数据的价值提供支持。我们昨天也发布了医疗大数据的行业报告,大家也可以去亿欧智库取阅。

四、院外需求驱热

医疗服务逐步院外化、社区化、家庭化,在2019年,数字健康应用将继续远远超出传统系统,个人可以管理自己的健康。Frost & Sullivan 推测到2019年底,面向院外的数字医疗技术将增长30%,在全球达到超250亿美元的市场,慢病健康状况和人口老龄化增加所致的成本负担将是数字化健康解决方案的主要驱动因素。此外,针对临床相关的数字医疗应用陆续走出医院,由独立的第三方经营。包括行为健康、牙科、数字健康疗法、营养和处方管理等。社区医疗、家庭病床以及其他的非急症医院等市场份额会持续增加。

五、商保空间可期

面对近年来不断减少的个人医疗支出占比,医保压力在加大。从2005年个人医疗支出占50%以上,到2017年、2018年这个数字已经到27%左右。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医保已不堪重负,引入商保已成必然趋势。

另外因为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当下很多医疗保险政策已经相对过时了。2018年医疗保险行业的增长率不到1.5%。许多保险公司已经开始为投保人提供智能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以增强个性化体验、降低潜在的索赔成本。预计到2019年底,5-10%的医疗保险计划将以特定形式与生活方式和健康数据驱动的交互政策相联系。交互式的定制化服务将会在全球流行,保险公司能够利用用户个人数据来个性化定制保费并产生对应折扣或奖励,深挖数据价值,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客户。

总的来说,医疗产业接下来仍然是令人兴奋的。

但是“真实且高质量的技术以及源创新是中国整个医疗圈最匮乏的”,这也是亿欧大健康举办今天一整天项目路演的一个动因,希望好项目能够脱颖而出。

基因测序医疗

新闻排行榜

健康美图

名医有话说

大医精诚

特别推荐

品牌策划

高清视频

热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