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70周年华诞”人物手札·郭树彬教授:全心投入,为健康行动加把劲!

献礼“70周年华诞”人物手札·郭树彬教授:全心投入,为健康行动加把劲!
2019年10月15日 10:02 新浪健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新成绩,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发展及生态环境、生活行为方式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成为制约健康预期寿命提高的重要因素。为积极应对当前突出健康问题,必须关口前移,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对此,2019年7月9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发布,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服务、延长健康寿命是基本路径。

 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举国庆祝时期,新浪健康特别拜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会长郭树彬教授,讲述为之奋斗“做健康科普”的理想,为健康行动加把劲,献礼“70周年华诞”。

 (郭树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致力健康科普工作,源自医生情怀 

从医30年,郭树彬教授既是急诊领域数一数二的代表还同时担任着医学科普领域两大权威平台——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众所周知急诊医生的工作异常忙碌,郭教授为何如此重视健康科普工作?谈及此,郭教授回忆说,从小,他就对医生怀抱憧憬之情,经过努力长大后如愿成为一名医生。几年工作下来,他发现急诊室经常有患者或家属出于对医生给出的治疗不满意情绪激动,延误或阻碍治疗过程,他深入思考后认为这种情况实质上是因为公众对医学知识的匮乏导致,所以他开始萌生要开展健康科普工作。

举个多年前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一名80多岁因突发脑梗入院患者,病情发展急速,患者的女儿在看到病危通知书时难以接受,质问主管医生、护士,为什么早上父亲还可以独自在公园遛弯,突然晕倒已及时送入医院后,情况还在恶化。当时已是急诊科主任的郭教授知道到这个事儿后马上来到诊室内,耐心给家属解释,脑梗是什么样的疾病?从影像资料上来看,为何他的父亲病情进展如此快?机体随着年龄增长,器官也在逐步衰老退化,这是生理性的自然规律,我们需要了解并接受身体本能的变化等等。经过疏导,家属的情绪稍有缓解,急诊室马上恢复了秩序。

这不仅是个案,而是朝阳医院,甚至全国其他医院急诊及其他科室的常态,如果只靠问题发生时的科普远远不够,如何开展健康科普工作?

搭平台组联盟,有组织有规划有目的开展

科普由谁来做?郭树彬认为,这是医生的使命,只有医务人员才是保障科普内容生产权威的主力军及把关者,长期以来,他呼吁有致力于此的医生聚集起来,因为他深知众人拾柴火焰高,聚是第一步。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由此诞生并迅速壮大,在这个基础上又建立了学组,覆盖我国各省市级医疗单位。

郭教授认为,我国医生既要面对远超负荷的临床工作,还要承担科研、晋升等多重压力,再进行额外的健康科普工作实属不易,所以有热情也需要有方法,与媒体牵手助力传播可事半功倍。2015年10月25日,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成立当天,由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内具有影响力50余家媒体构成的医学科普媒体联盟同时宣布成立,旨在提高医学科普传播性。

分会与联盟成立4年来,多项科普项目陆续启动,一切从0开始探索必然有着难以预见的困难。今年(2019),郭教授开始担任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主任委员,肩上的责任更重,这也彰显出他矢志不渝的坚持迎来更佳的机遇。

健康科普前路漫漫,搭载国之趋势释放向上力量

回顾与展望息息相关,综合多年来健康科普工作经验,郭树彬教授表示,

①组建专家审核团,制定标准流程,这是两大平台下一步工作重点;

②调动医生积极性,推动健康科普的生产与职称晋升挂钩,给医生以“名正言顺有动力有价值”的收获;

③进一步落实科普传播的深度和广度,需要“动脑筋”与“巧借力”。对此,郭教授表示,除了大众熟知的腾讯、新浪和已合作的媒体联盟外,平台已计划并有望在“学习强国”APP上开设健康相关专栏,深入普及;

④联动有志于公益的企业共同谋求发展。做科普不容易,做大做强离不开爱心企业的助力,但是,健康科普的权威内容是核心,这一块必须由学协会把关,如何取其多元平衡仍需大家考量探究;

即使前路漫漫,郭树彬教授满怀希望,国家越来越重视健康科普预防工作,从不断频发的政策来看也更加清晰、力度更强。这不仅是一项全民健康工程,更是一场多方相系的发展节点,未来可期。

写在最后:短暂的“聊天”中,笔者感受到郭教授工作的繁忙与高效,同时从教授略带银丝的发梢及偶尔透露的微词中也能察觉到,健康科普工作的建设与发展绝不是一朝一夕一个组织几个平台能够顺利、完美呈现的,尤其是大众身处于充斥着各种伪科普,甚至是“造假常识”的环境中。不过,透过教授坚定的目光,我们有理由相信,最好的机会是现在就去做、去探索、去努力!

人物风采:

 

中国医师协会

新闻排行榜

健康美图

名医有话说

大医精诚

特别推荐

品牌策划

高清视频

热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