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药谷丨汇智赢华:十年平台走向创新服务

逐梦药谷丨汇智赢华:十年平台走向创新服务
2019年12月30日 09:57 新浪健康

蔡伦路哈雷路十字路口,坐落着张江药谷的标志性建筑——国家级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过去10多年,如同一位老朋友,陪伴了数不清怀揣着“新药梦”、“研发梦”的制药人和海内外科研精英从各地到来默默坚持埋头苦干,并见证其成长壮大。

十年积累,量变到质变

与汇智赢华创始人胡铁锋的采访,约在了位于药谷的张江首家星巴克咖啡馆。作为一家早期就入驻张江药谷的企业,他说这里是他的“地盘”。采访过程中,会有熟悉的朋友过来跟他打招呼,简单问一下近况或者顺道约一个聚会。在他的描述中,正是这家咖啡馆陪伴他度过了早期创业最孤独的时期,也让他这个在美国生活了近20年,孤身一人回国创业的“中年人”逐渐适应、习惯并喜欢上了上海。

汇智赢华创始人  胡铁锋

他的办公室窗台上堆放着星巴克纸杯,堆满了就清理掉,再重新摆起来。对于这个行为,他笑言只是一个习惯,笔者看来,这种逐渐积累从量变走向质变的个人习惯,也许将影响汇智赢华的未来发展——毕竟用10年的时间打造一个比肩国际的独立第三方医疗器械大动物模型临床前研发与创新服务机构,在为高端医疗器械的设计与安全有效性提供验证之后,想要为世界的改变做一点贡献的胡铁锋希望能为中国医疗器械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创新思维,源于内心的“声音”

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的胡铁锋,受家人的影响,1980年考入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英文班;毕业时同班同学大都选择了进入医院;他却不甘于做“1对1”的临床工作,选择了“1对多”的模式,期望为中国医疗事业带来一些改变,帮助更多的病患。于是,他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从事医疗卫生相关的立法工作,做起了“国家公务员”。

不管是美国议员集体访华的接待工作还是基层的调研文书工作,胡铁锋都能发现其中的价值,但工作1年之后,他被领导认为是“浪费人才”而“赶出国”,进入耶鲁大学医学院的卫生管理系深造。毕业后,在耶鲁大学医学院肿瘤内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这段时期,耶鲁培养学生领导力的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也成为日后胡铁锋在企业人才团队建设中非常重视人才领导能力的重要原因。

 

汇智赢华北京服务平台的实验室

随后近10年的美国加州硅谷Guidant公司和东海岸强生Cordis公司的职业生涯,从部门高级科学家到集团全球产品研发与产业化总监职务的一步步发展中,胡铁锋坦言自己逐渐被美国式的管理理念所洗脑,使得他在日后回国创业的过程中不得不在中西文化的差异碰撞中不断地学习和调整自己。

北方人出身的胡铁锋性格直爽,面对记者,他坦言现阶段正面临解决汇智赢华北京平台管理团队的搭建任务。“刚才我在一家基金公司遇到一个很优秀的年轻人,当着他老板的面就问他有没有兴趣来我这边,很唐突,缺人才啊!”不仅喜欢挖掘人才,胡铁锋也从不吝啬分享自身的职业经验,回国后不知不觉地成了“教练”,帮助年轻的职场人学习进步。

“不谈上市,谈谈能为中国医疗行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谈及上市、融资这些话题,胡铁锋似乎有些“佛系”。“我们是做服务的企业,按目前的业务模式比较难上市,不过我们服务的客户上市倒是容易些。” 2017年,张江科投参与了汇智赢华首轮3500万融资。张江投贷孵学平台了解了汇智赢华的发展和胡铁锋的理念后,希望促成汇智赢华在上海、北京、苏州的平台建设,挖掘更多创新需求,实实在在推动中国医疗器械技术创新的本土化和产业化。

汇智赢华对临床研究进行支持

从2008年汇智赢华入驻张江医疗器械产业化基地(合庆),至今已有10个年头,胡铁锋说:“在基地的帮助下,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的越来越扎实。”

关于未来发展,胡铁锋说,回国前,他给自己订了三个理想化的目标:“创办可盈利、具有创新驱动力和社会责任的企业;建立基金会,推动医疗制度的进步;创办非营利医院,为百姓服务。”当下,他还在为实现第一个目标而奋斗,“理想与现实还是有巨大的差距的。汇智赢华的发展仍然有太多的挑战,还要继续努力。”

10年来,汇智赢华已累计为218家企业及科研院校提供过1500余次临床前研发和培训服务。在胡铁锋看来,汇智赢华过去10年做的一切,都在为未来的质变——中国医疗器械技术创新发展和产业发展做准备,“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协同医生的创新思维和方法,把他们的临床需求带到产品创新研发和产业化中,只有这样才能带来本土医疗行业的发展。”

本文信息来源:张江药谷  

采写:付冉 王磊  

采访联系:陈洁

张江

新闻排行榜

健康美图

名医有话说

大医精诚

特别推荐

品牌策划

高清视频

热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