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科普创作变成创造快乐

将科普创作变成创造快乐
2021年11月16日 10:00 新浪健康 微博

华科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医院杨盛力

科普是一个事业,需要热情,也要紧跟时代潮流。怎么更好的发挥科普的魅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医院杨盛力交出他的答卷。

“有这么一个群体,我觉得他们非常适合做科普,那就是大学生。”杨盛力告诉记者。大学生是一个基数大、教育性强的团体,他们拥有更强的感知力,更了解实际需求,同时他们敢拼、敢想、敢实践,把这个团体拉进来,会打造一个充满朝气、创造力、想象力的科普创作团队。

1、打造大学生快乐科普驿站

“大家到一起是希望可以推出更多的、更好的,能够帮助到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科普文章。”这是加入杨盛力团队后收到的第一句话。

如何定位团队的特色?大学生专业知识有限,平台也不够,技术上也相对缺乏,这个团队的科普定位是什么?是快乐。

记者采访团队成员,他介绍,自己刚开始加入团队也很疑惑,虽然对科普创作有很高的热情,可是怎么下手?

发现大家的疑惑后,杨盛力先后邀请协和医院营养科吴艳医生、广东21中学高级心理教师李艳月老师、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李德琴教授等多位老师加入,为团队成员进行大学生科普科研训练培训活动。

虽然刚开始他们会迷茫,现在他们干劲可足了。据悉,在培训和交流后,团队成员作品频出,互相分享,“胃癌离你有多远?论胃癌患者如何远离胃癌”及“老年人饮食常见误区”等科普作品取得不斐的成绩。

如今活动一发布,大家踊跃参与,大学生快乐科普驿站不仅仅是一个科普团队,这是一个创作快乐的园地。

2、初心不改 不让更多的人留有遗憾

“我选择医学的初衷是因为我的母亲。”杨盛力告诉记者,在他还小的时候,母亲常因头痛躺着床上呻吟,高考前夕,母亲突然双目失明才发现颅内长了脑膜瘤(一种良性肿瘤)。虽然手术成功,但母亲却永久失去了光明。

在迈上医学道路的21年里,杨盛力一直致力于肿瘤的研究和临床工作。“我发现肿瘤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增加,而且还表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而很多肿瘤是可以预防和早发现的,如肝癌可以通过肝炎病毒疫苗的接种(对没有感染乙肝的人群)和抗病毒治疗(部分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是可以大大减少其发生的。”杨盛力介绍道。

定期的肝脏B超检查和血液AFP(甲胎蛋白)检测能让很多肝癌被早期发现,从而获得治愈的机会。但是民众缺乏相应的科普知识。近年来,肿瘤内科治疗日新月异,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都成为了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这些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科普。

“我母亲的遗憾我不希望再次发生,虽然我不能阻止什么,但是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减少这种遗憾。”杨盛力将自己的业余时间投入到科普工作中,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病患和正常人群。

3、科普创作需有科普实践

科普的方式千万种,怎么有效有针对性的科普呢?杨盛力带领团队设计了肿瘤患者科普需求调查问卷,并通过患者群、微信朋友圈、专委会群等大量转发。只有深入了解大众的需求,才能做到答其疑,解其惑的目的。

不断丰富科普形式及内容,让科普知识更快、更有效的推送出去,杨盛力团队探索科普形式。团队尝试的在图文作品中添加动画、视频,让科普作品更加有趣,同时增加科普的互动性。作品一经推出,取得很好的效果,这给了团队很大的鼓舞。“关注热点问题和热点话题,结合具体病例,我们要做得是给读者讲故事。”杨盛力告诉记者,团队不断的寻找新的方式将科普知识融入进去,目前还尝试开展科普实践,大学生科普进校园。怎样预防肿瘤,远离肿瘤,将肿瘤防治的关口前移到大学生中。

来源:武汉科技报

科普

新闻排行榜

健康美图

名医有话说

大医精诚

特别推荐

品牌策划

高清视频

热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