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药口服降糖药包括以下几大类
  • ①促胰岛素分泌剂:这类药物主要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可分为磺脲类和格列奈类。 磺脲类:具有中等降糖作用,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来降糖。现在市场上的主要有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波脲、格列吡嗪(秦苏、美吡达、迪沙、瑞易宁)、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美脲(亚莫利)等。需要注意的是磺胺类药品过敏者禁用。 格列奈类:市场上主要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②胰岛素增敏剂:这类药不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而是通过加强胰岛素的作用而发挥治疗作用,直击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保护β细胞功能,不会发生低血糖,主要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③双胍类:主要有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和苯乙双胍(降糖灵),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主要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对胰岛素敏感性。酮症酸中毒患者禁用,注意避免乳酸蓄积。

     

        ④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延缓葡萄糖的吸收而起到降低餐后高血糖的作用。主要有阿卡波糖(卡博平、拜糖平)和伏格列波糖。此类药物的胃肠胀气反应非常普遍。

     

        ⑤新型降糖药(DDP-4抑制剂):磷酸西格列汀(捷诺维)和沙格列汀(安立泽)。
  • ①认准“药准字号”,到正规医疗机构和药店获取药品
  • 拥有“卫食健字号”的产品是“保健食品”,保健食品虽然也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但并不具备治疗疾病的作用。
  • ②遇到需要邮寄的药需谨慎。
  • 一些产品需要患者将钱邮寄过去,然后将药给寄过来。事实证明,很多邮寄广告上的地址根本就不存在,更不会有安全有效的降糖药了。
  • ③价格高得离谱需小心。
  • 一般骗子所宣称特效的药价格都很高,以便在短期内骗取暴利。事实上,只要选择合理,许多价格便宜的药在控制血糖方面效果一样很好。
  • ④宣称根治糖尿病的药是假药。
  • 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根治糖尿病。而且治疗糖尿病讲究个体化治疗,因此,声称“一药通吃”的产品也有欺骗之嫌。
  • 误区一:吃糖太多会引发糖尿病,自己平时不怎么吃糖,就不得糖尿病。
  • 正确认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吃糖多会得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极为复杂,涉及遗传、感染、基因变异、环境、饮食等因素,至今未被医学界完整清晰地阐明。因此,不可将糖尿病与 吃糖太多简单地画等号。
  • 误区二:吃药影响自己的肝肾功能,吃保健品肯定比吃药更保险些。
  • 正确认识: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来说,只要不是长期过量服用,应该是比较安全的,不良反应仅见于个别患者,往往停药后消失,不会给人体带来严重影响。有不少号称能够降糖的保健品,其实是在里面添加了西药的降糖成分。这种药物价格便宜且降糖效果很好,但是会对糖友产生很多长期性的危害。
  • 误区三:以是否使用胰岛素作为病情轻重的评价标准,甚至认为用胰岛素就会产生上瘾。
  • 正确认识:专家指出近几年糖尿病治疗方法发展很快,对于2 型糖尿病,现在的提法是尽量早用胰岛素。一是可以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二是早用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有效减少并发症。对于大部分2 型糖尿病患者不存在上瘾的问题。现在提倡的所谓“休息疗法”就是早期用胰岛素,一两个月后停用,改用口服降糖药,再配合运动、饮食等方法则疗效明显。
  • 误区四:担心自己用的药不是最好的。因对药品降糖效果不满意而急于换药。
  • 正确认识:药效要发挥出来总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患者必须 要对自己所使用的药有信心,同时给它足够发挥作用的时间。所以,理想的办法是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服药的剂量.达到最大剂量时,假如血糖仍然控制不理想可考虑改用其他药物。特别是在用药上不要跟风.因为糖尿病用药非常强调个体化。
  • 严格遵循服药时间
  • 口服降糖药的服药时间很有讲究。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等,因为能促进患者自身胰岛素的分泌,应该在餐前15 min~30 min 服用; 需与第1口饭同时服用的药物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如阿卡波糖)等,因其在肠道内竞争性抑制葡萄糖苷酶,可降低多糖及庶糖分解生成葡萄糖,减少并延续吸收,具有降低饭后高血糖作用;而双胍类药物由于有胃肠道刺激症状,尽可能饭后服用。
  • 降糖药不是万能的
  • 对糖尿病治疗来讲,血糖的控制是终身目标,有些人认为如果血糖控制达标了,就不需控制饮食(主食量),不需服药了。实际上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目前仍无法根治,只有严格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坚持科学合理服药才会减少并发症。所以糖友们要有持久战精神,坚持与疾病斗争,千万不要随意停药或随意变更自己的治疗方案。
  • 积极预防糖尿病
  •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先天造就的遗传因素已无法改变,因此,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防治策略,主要是要针对后天所处的环境因素,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早期筛查并合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