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理学博士,博士导师,老年医学科主任。

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90年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获医学博士学位,1995年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部获医学理学博士学位(Ph.D)。2011年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老年医学科学习3个月。

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近30年,老年医学8年。任老年医学科主任6年。曾先后任内科副主任、国际医疗部主任。有丰富的内科学知识、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检查的临床经验;对疑难病例和老年患者尤为关注。

发表文章120余篇。主编《老年医学速查手册》《老年医学诊疗常规/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执业药师考试指南-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2015)》等。

任北京医师协会老年医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中心联盟副主席,中国老年医学保健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流行病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肠内外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等编委。

除了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的身份之外,刘晓红本身是一位消化内科专家,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近30年她曾担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副主任、国际医疗部主任。

              

老年医学(Geriatrics)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刘晓红主任接手老年科是在 2010 年,那个时候的老年科仅仅还只是老年示范病房,它的建立源于 2006 年与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一个合作项目。项目起初运转并不顺利,那时病房收治的都是一些急诊室出来的患者、卒中后的患者或者是肿瘤晚期患者,24张病床中16张床的患者住院时间超过半年,病床周转率低,科室发展受限。

                                                

面此困境,刘晓红主任借鉴多家国外医院及机构的经验,组建了包括老年科医生、药师、营养科医生、康复科医生、心理科医生、护士、社区医疗服务人员在内的跨学科团队,采用团队的工作模式在病房及特需门诊开展工作,同时还开展了普通老年综合门诊、院内外会诊、查体与预防及社区服务等工作。率先在临床工作中开展老年综合评估(CGA),针对不同的场所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标准化评估内容;率先将现代老年医学的理念用于临床工作和管理,在临床工作中重视老年人的特殊问题,重视老年患者的衰弱问题,采用老年医学个体化、全人管理的理念为老年患者制定干预方案,有效减少了医源性问题,获得较好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分别获得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2012年度第十名,2013年度第九名。

                                                

                                                

世界卫生组织(WHO)为安宁疗护下过定义:安宁疗护是对没有治愈希望的病患所进行的积极而非消极的照顾,对疼痛及其他症状的控制,是为了尽可能提升病人和家属的生活品质到最好的程度。WHO对安宁疗护的期许是:它肯定生命的价值,而且将死亡视为一个自然的过程,它不刻意加速,也不延缓死亡的到来,它在控制疼痛以及身体的症状之外,对病患的心理及灵性层面亦提供整体的照顾,它同时强调来自周遭的支持,不仅支持病患积极地活着直到辞世,也协助家属在亲人患病期间以及丧亲之后的心理反应都能有所调适。

刘晓红主任认为,人的衰老和死亡就像秋叶入土,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老年医学工作者的使命就是帮助老年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有质量的度过晚年生活。用医疗人工设备抢救和推迟临床意义上的死亡,看似延长了人的寿命,但是这样没有任何质量的生命延长对患者其实是一种煎熬。很多疾病末期的老年患者被推进昂贵的重症监护病房(ICU),身上插满鼻饲管和导尿管等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命很痛苦,没有亲人的陪伴,死亡质量也非常差。

刘晓红主任提到曾经做过一个关于预立医嘱的调查,被调查的民众对于预立医嘱的知晓率仅为30%。在调查中大部分人希望自己病危临终时不使用生命维持机器或设备。但在问到是否选择为父母亲人使用生命维持机器或设备时,大部分人选择要求抢救。这可能不仅仅是出于对患者的依恋,还有自己对生死问题的回避。

安宁疗护在国外已经发展的很成熟,刘晓红主任介绍说,很多已走上制度化道路,从安宁疗护纳入医疗保险、丧葬服务、家属教育到配偶安抚服务等都已经考虑的面面俱到,确保安宁疗护健康、有序地运转。同时,安宁疗护在我国台湾也得到了很好的推广。

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是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在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中,“尽孝道”是一种社会标准,往往在老年人病危临终时不顾一切的要求延长其生存时间,而不能体会老人们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和煎熬,无法遵从老人们自己的选择。而医生的首要责任就是要努力让患者康复,对于病危的患者,医生的第一个念头基本都是倾尽所能挽救病人。另外,医生们也会担心会受到“不采取抢救措施”的指责。现实如此,刘晓红认为死亡教育应该从小做起,公众和医护人员都应修好“死亡教育”这门课,遵从患者的意愿,学会面对死亡。她还建议安宁疗护纳入基本医保报销范围,由此能够得到医疗制度保障。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理念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轮椅便利设计桌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交流室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锦旗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储备能力下降,防御体系变弱,往往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除了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骨质疏松和肿瘤等老年常见病,也有老年独有的常见问题如衰弱、肌少症、痴呆、抑郁、谵妄、视力和听力障碍、睡眠障碍、跌倒、骨折、尿便失禁、压疮、以及使用多种药物造成的多重用药等。

刘晓红主任认为老年患者一般不仅有生理上的病痛,还会有心理上的困扰。在对老年患者的治疗中,既要维护功能,又要处理症状,还要照料其精神因素,诊疗一定是要“以目标为导向”的人本医疗。人本医疗不是以疾病为中心,而是以患者为中心;不是把患者当成病人,而是把其当成社会人。人本医疗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给予全面的干预,预防和治疗老年相关的疾病,最大程度地维持和恢复老年患者的功能状态,将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始终追求的目标。老年医学科会对老年患者进行包括疾病、用药、老年综合征、精神心理、家属支持力度、自我治疗态度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意愿为先,让患者积极地参与到治疗过程中来,并让其在治疗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帮助患者完成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
针对患者不同的需求,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开设老年综合门诊,以及以团队形式出诊的特需老年整合门诊(有老年科医师、药师和营养医生)。
在医院中展开会诊,协助外科管理围手术期的老年患者,以减少住院老年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日。
与健康管理科合作,制定适合老年人的体检方案,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安排随访计划。
与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实行双向转诊,为社区居家失能的老年患者提供跨学科团队电话会诊。
此外,老年医学科还与相关医疗机构合作,开展远程医疗,为下级医院诊疗和诊后随访提供便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