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口奶”暗藏肮脏的金钱交易

对于每个父母来说,孩子都是来到这个世界的天使。可是如今,这些呱呱坠地孩子喝下的“第一口奶”,却暗藏着肮脏的金钱交易。企业为卖奶粉,不惜出巨资,贿赂医生护士。“白衣天使”在巨大诱惑之下,强行给孩子喂食某品牌奶粉,让新生儿产生依赖。孩子的第一口奶在医商勾结之下完全沦陷。

“第一口奶”背后的打款明细

  “第一口奶”内幕:给钱!为了保证婴儿第一口奶是自家品牌的奶粉,每年奶粉厂商都以各种形式给医院送钱,给医生、护士打款。多美滋品牌每年在天津一个地区,这样花费在医院上的维护费用就超过三百万,如果维护不到位,很可能被其他厂商取代。    

“第一口奶”每个环节都行贿

  给医院“赞助费”,奶粉厂商也不忘贿赂护士。护士成功推销一盒奶粉,奶粉厂商给50元的提成。如果这样还不能确保婴儿对奶粉的依赖,奶粉厂家还会使用电话推销的方式。而这些奶粉厂家掌握的产妇电话等信息也全部来自医院护士。

业内揭秘奶粉商七大黑招

央视报道:多美滋在天津一个地区,花费不菲以支付“维护费”,即维护医院和多美滋的关系。在这样的金钱交易下,医院的白衣天使强行给新生的婴儿喂食多美滋奶粉,使婴儿习惯多美滋奶粉的味道,产生依赖,进而排斥母乳。

业内曝光

一个孕产妇名单就值10~30元

  “奶粉商在医院更多是在做推广,而不是卖奶粉。”和医务渠道打交道的奶粉销售主管李杨(化名)昨日告诉本报记者说,以某奶粉大品牌为例,做医务推广的人员远高于销售人员,一年发生在医院里的费用占营业额约3%~5%,或占营销费用10%,“但是这些做法都是灰色的”。

1“名单费”

把所有孕产妇的电话抄出来给奶粉商,一个有效的名单就值10~30元左右。

2“轮奶”

各品牌通过投标、赞助的方式,获得免费给新生儿提供奶粉的机会。某奶粉进一家出生率高的医院就要每年投30万~50万元。

3“直销”

厂家免费提供给医务渠道,或者最多以奶粉价格5折卖给医务渠道,再转售消费者,从中每罐可赚100~150元的差价。因明显违规,此现象不多。

4“派送样品”

在新生儿出院时,可以免费派奶粉,但是家长的通讯信息会给到厂家,每罐奶粉还可返还30~50元的“派样费”。

5“听课介绍费”

在针对孕妇的课堂上会派发带有编码的奶粉“优惠券”。如之后妈妈凭此买奶粉,一个“新客户”可以返还医务渠道100~200元。

6“学术赞助”

奶粉商经常请专家给医务人员讲课,费用一场下来最低厂家砸10万元也不奇怪。还有以“学术交流”名义进行的各种医务“联络”。

7“通过医务渠道和消费者沟通”

例如,有一家奶粉商长期在医院会议室赞助某“无痛分娩”课程,最后肯定会有时间留给奶粉商宣传,再就是获取消费者的通讯方式。

洋奶粉品牌争夺“第一口奶”法规明令禁止

《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提出,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洋奶粉品牌争夺“第一口奶”与政府部门的相关规定相左,却屡禁不止,在处罚太轻、相关方的违规成本太低的情况下,这一规定很难得到认真执行。

首次提出禁止婴儿奶粉促销

早在1997年,我国就曾出台过相关政策,首次提出禁止一段婴儿奶粉促销,包括赠送、礼品、样品、积分回馈、发放产品宣传资料等。

坚决遏制厂商在医疗机构推销

2005年,当时的卫生部就下发文件,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通过医疗服务为生产、经营企业推销产品并从中获利,或者将产品提供给孕妇和婴儿母亲,并不得接受生产者、销售者为推销产品而给予的奶粉馈赠。

禁止医院内进行推销宣传

2011年11月8日,卫生部发布《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禁止包括婴儿奶粉在内的母乳代用品发布广告或减价促销,并禁止在医院内进行任何推销宣传。并且医院也有规定禁止自带奶瓶和奶粉。

“第一口奶”首选母乳

国外多家研究机构建议,在婴儿出生后的四到六个月进行纯母乳喂养是预防婴幼儿过敏的最佳方式。儿科专家们不得不承认,人类还没有找到一种配方能够媲美母乳,“第一口奶”的意义不仅在于营养供给,孩子第一口吃到的其实是妈妈乳头上的细菌,这一口恰恰是日后预防过敏的关键。

选择母乳

1.完美营养来源:母乳中最主要的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人乳和调整配方后的牛乳效果仍然不一样。2.帮助宝宝完善免疫系统。3.预防宝宝过敏:“第一口奶”的意义不仅在于营养供给,孩子第一口吃到的其实是妈妈乳头上的细菌,这一口恰恰是日后预防过敏的关键。

选择奶粉

1.影响免疫系统:七天之内的母乳,能够帮助婴儿身体建立起天然的抗菌屏障。如果在期间使用奶粉,就会错过母乳最营养的时机,无法补救。2.抗拒母乳:不少婴儿对第一口奶很敏感,奶粉的特定口味容易引起脑部反射性记忆,导致宝宝排斥母乳和其他奶粉,从而降低母乳喂养率。3.营养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