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节气的由来

每年5月5日或6日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太阳到达黄经45°,故名立夏也。立夏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立夏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详细>>

立夏节气分为哪三个物候

【第一候:蝼蝈鸣】立夏第一候,蝼蝈鸣。蝼蝈,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随着蝼蛄的鸣叫,夏天的味道浓了。【第二侯:蚯蚓出】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也不耐烦了,出来凑凑热闹。【第三候,王瓜生】立夏第三候:王瓜生。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详细>>

立夏节气民间有哪些习俗

“立夏”是传统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民俗专家说,中国古代很重视立夏节气,传统风俗众多,有些保留至今。例如,斗蛋,称人,饯春,吃五色饭等。详细>>

立夏
寓意:告别春天,夏天开始
气候特点:炎暑将临,雷雨增多
日期:四月初一前后(公历5月5-6日)
太阳位置:太阳在黄经45度—60度
前一节气:谷雨
后一节气:小满
风俗活动:斗蛋游戏、尝新活动
风俗食物:嫩蚕豆、立夏饭、立夏蛋
农事活动:已成熟的作物,要及时抢晴收割
养生:调养精神,保养心脏
属性:二十四节气之第七节气

日期计算
夏至日期(东八区)的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5.52,20世纪=6.318。
举例说明:2088年立夏日期=[88×0.2422+5.52]-[88/4]=26-22=4,5月4日是立夏。
例外:1911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穿衣

    立夏以后,气温普遍升高,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汗液本身是无味的,只是汗液长时间滞留在皮肤和贴身内衣上,便会发酵变质而有臭味。因此,出汗时要及时消汗,否则易患湿疹和汗斑。

    另外,贴身内衣面料要选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湿性、排湿性和散热性的麻、丝、棉织品。贴身内衣要勤洗,勤换,还要在阳光下晾晒。气象专家提醒,立夏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气温多变,大家外出要看天穿衣。[详细]

饮食

    专家提醒说,立夏后天气逐渐炎热,温度明显升高,值此时节,公众精神调养要“戒躁戒怒”,饮食调养需“增酸减苦”。

    此时饮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多吃蔬果和粗粮。平时可多吃鱼、瘦肉、豆类、芝麻、洋葱、小米、玉米、香瓜、桃、西红柿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详细]

起居

    立夏后,日照时间延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做一些相应调整,在遵循晚睡早起的原则时,中午最好作短时午睡,以保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生活当中。

    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但不宜过长,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午睡醒后不要立即起床去工作或学习,因为这时脑部供血量不足,会出现短暂的脑功能性紊乱,使人感到头昏脑胀,因此,午睡醒后最好静躺10分钟后再起床。[详细]

行

    立夏后运动要避免大汗淋漓,因为汗液过多地流失,会导致人体内电解质紊乱,伤及体内阳气。但是,不运动 也不利于心脏健康,怎么办呢?夏天最凉爽的时间段要数清晨了,大家不妨清晨起来在住所附近的林荫花间处散散步,能颐养心神,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华,推动血 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功能。

    立夏时节,不少单位的白天工作时间都是相应延长一些,大家要及时调整自己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适当地减缓速度,尤其是在回家之后也要记得保健。张明主任医师介绍说,很多读者有早上梳头的习惯,但是晚上梳头的人还是很少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