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空巢丨一份给父母和子女的生活指南

2017年03月07日13:39  健康专栏     我有话说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北师大老年心理实验室”

  作者:李美佳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导语:春节来了又走了,家中的子女们搭乘各种交通工具,或是返回学校、或是返回工作岗位,去到奋斗着的远方。春节是难得的团聚时间,子女陪伴,儿孙绕膝,可他们一走,家里又变得空旷安静,许多独居的老年人心里就会变得空落落的。子女要如何帮助父母度过这段时期?家中的父母要如何成功转移注意力,开始新一年的生活呢?请听本文为你娓娓道来。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讲究的是一种仪式感,这种普大喜奔的氛围往往让人觉得格外思念家人。家是哪里?人是漂泊的船,家是停泊的岸。就像那句著名的诗句里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家”并不是一个特定的地点,而是那个有家人、有亲情、能让你心安的地方。只要是阖家团聚,无论时间地点,能聚在一起欢度时光就很知足了。有爱天涯咫尺,无爱咫尺天涯,在春节这一天心里知道互相牵挂着就好。

  春节,能在自己的心安处和重要的人一起度过,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家”了。就如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描绘的场景:“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伦,是人与人的关系,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当人生步入晚年时,最大的幸福便是儿女能常伴自己的身边,渴望得到儿女们的关爱,共享天伦。

  春节结束后,对于年轻人而言,节后重新上班、回到学校意味着更加忙碌,需要甩掉春节的怠惰,重新调试心态,切换生活模式;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好不容易盼儿女回来了,一朝得以团聚,却又很快分离,难免会出现情绪的大起大落,更有甚者,甚至会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许多父母的潜意识里,会把孩子看作自己的再生,能从子女年轻、健康的身体里看到希望以及自己年轻时的影子。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老年人最喜欢孩子回家、儿孙绕膝了。

  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指的是没有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已经、成家立业或长期外出打工,只剩下老年夫妇两人或是夫妇中的一人独居的家庭周期现象。这一词生动地表达了子女离别后,就如鸟飞去后留下空空的巢,当年轻力壮的鸟儿飞走后,留下的只能是年老体弱飞不动的父母们,独守空巢。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目前,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2014 年全国老龄人口已突破2.5 亿,2050 年将达到峰值4.83 亿。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会越来越多。

  △ 节后空巢老人会出现以下表现:

  l 积极调整型。积极转移注意力,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l 暗自高兴型。生活终于回归平静,回到正轨了,继续开启广场舞等模式。

  l 无所事事型。子女离开后,在家里无所事事,看见子女节日买回的东西、睡过的床榻,会睹物思人,心情郁闷,失去做事的兴趣。

  l 烦躁易怒型。明知道不能拖孩子后腿,可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容易乱发火。

  如何应对“节后空巢”?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是重要的社会互动,空巢老人之所以会产生种种

  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互动的丧失。

  为人子女者

  子女们离开家后最好常给父母打打电话,报平安,让父母放心;多与父母聊天,可以把下次回家的日子告知父母,让父母的心里有希望和慰藉;转移父母的注意力,缓解他们心理上的落差。

  小贴士:下面这些话不要再和爸妈说了:

  l 有事吗,没事挂了啊。(与父母打电话,也许只想说说话,我们能否明白他们的用意,不要匆忙挂了电话,即使真的有事挂断,也要与父母说明,并约定回电话的时间)

  l 说了你也不知道,别问了!(父母只是想和我们说说话,更多了解我们的生活现状)

  l 好了,知道了,真唠叨!(父母的“唠叨”其实是一种幸福)

  l 跟你说了不用你做,你又做不好。(一些他们已经力不能及的事,我们因关心而制止,但不要这样让他们觉得自己无用。)

  l 你们那一套已经过时了。(父母的建议,也许不能起到作用,可我们也要换一种回应方式)

  l 这些东西说了不要了,堆在这里做什么。(经历过物质贫困的他们习惯了囤积以备不时之需,且对于他们来说,每一件东西都承载了许多回忆,不愿丢弃)

  其实父母也很恐慌,他们内心的压抑有部分来自于对落伍的担忧。我们要做的是帮他们跟上时代、跟上自己前进的步伐,比如:

  - 多向父母介绍自己的课业或工作

  - 帮父母更好地利用互联网

  - 帮父母设置手机或电脑

  - 让父母关注自己常看的公众号,增加共同语言

  - 给父母买书订报

  - 与父母探讨过去并展望未来

  ……

  有时常会感慨,我们可以为了老师或领导的一句话加班加点,熬夜赶出更好的文章或方案,但似乎失去了耐心与父母说一说外面的变化,殊不知在自己牙牙学语的时候,父母是怎样耐心地教我们认识每一个字、每一朵花。

  去到远方奋斗,不仅是为了完成我们的理想,也是想要给他们更好的生活。爱他们,就教会他们适应这个纷繁的世界,带着他们一起成长。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曾经是我们最耐心的老师,现在,是我们耐心引导他们的时候了。

  为人父母者

  对于空巢后的父母来说,积极的自我调节同样重要。

  《庄子内篇·大宗师》中有这样一句:“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意思是:用生来使我勤劳,用老来使我清闲,用死亡来使我安息。善待出生,也就应该坦然接受死亡。年轻时努力奋斗,老了便要过闲散平静的生活了。只是在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佚我以老”似乎不太容易实现,百岁人生,未来还指日可待,老人也要积极学习才能跟上时代。

  首先,空巢老人节后应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交往,尽快回到平时的生活环境中,让生活逐渐步入正轨;积极尝试子女建议去做的新鲜事,走出相对封闭的生活空间,提高自身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尽可能减少对子女的依赖,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子,寻找新的生活乐趣。比如:培养一个爱好,并在这个爱好上不断给自己设定目标,例如摄影、书法等,一旦沉浸其中,一切烦恼都会抛于脑后了!

  其次,空巢老人也需要“正能量”、需要“心灵鸡汤”。对世界充满敬畏与爱意的老人是不会太孤独的。一方面,父母要体谅子女工作、生活中的艰难,不强求子女“孝顺”,常陪伴在身旁,爱的需要会驱动子女回到父母身边,因此而孝;另一方面,父母要相信自己不会被儿女抛弃,相信自己可以并有资格获得子女的关爱,这种信任感可以让内心充满安全和满足的体验,因此而快乐。

  最后,爱人者,人恒爱之。个别父母会以爱之名,以孝之名,对子女进行控制,看似合情合理,实则是一种亲密关系中的暴力行为。具体表现为,一方通过向另一方表达自己的付出、爱、在乎等,让另一方产生负疚感,达到控制的目的,如:你爱(孝顺)我就要按照我说的做、我这样是为你好……

  总之,“孝”本身是一件充满了亲密与联结的事,父母与子女之间本来就有亲密联结,只是在日积月累的生活磨砺中,在现实的迫不得已中,情感有时会变了味道。如果父母将对子女的期待放在了“顺”上,两代人之间就进入了权力的争夺,而失去了两代人之间原本该有的情感联结。

  参考文献

  [1] Wang, D., Laidlaw, K., Power, M. J., & Shen, J. (2010). Older people's belief of filial piety in china: Expectation and non-expectation. Clinical Gerontologist: The Journal of Aging and Mental Health, 33(1), 21-38.

  [2] 彭华茂,尹述飞(2010).  城乡空巢老人的亲子支持及其与抑郁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06):627-633.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空巢老人孤独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