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姐妹淘"形影不离 南京老人爱上"抱团养老"
"姐妹淘"形影不离 南京老人爱上"抱团养老"

金陵晚报|2017年03月28日  11:31

最新新闻

大渡口:抱团养老 开启时代新风尚
大渡口:抱团养老 开启时代新风尚

   随着观念的开放,老人形成一起搭伙过日子的模式,他们以适宜自身的养老方式丰富个人生活,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美丽图景。 记者从大渡口区政府网获悉,湖榕瑞苑小区有12位独居老人,他们一起制定日常作息行程,相约外出踏青,他们在经济上实行AA制,生病了轮流照顾,他们给这种生活取名叫:抱团养老模式。 随着观念的开放,老人形成一起搭伙过日子的模式,他们以适宜自身的养老方式丰富个人生活,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美丽图景。 每天一起打拳,然后喝早茶聊天近中午才散去 86岁的陈芳颜,一个人生活在锦霞社区,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每天早上7点,她准时乘坐公交车来到大渡口公园,与“自家老姐妹们”一起打拳、健身。大家一边跟着音乐做运动,一边开心地闲聊。运动到8点多,大家就“收摊”,选择附近的一家早餐店喝早茶 陈芳颜所说的“姐妹团”,由12名孤寡、独居老人组成,最大年龄92岁,最小也都60岁了。她说,姐妹们喜欢边喝茶、边聊天,一直聊到近上午11点,大家就散去,各自忙家里的事,或去买菜,或去接孙辈,这群老人很会生活。 “什么原因让你加入抱团养老‘姐妹团’?”“一个人生活久了会变得寂寞无助,我的邻居文素珍见此情形,就拉我到公园做运动。当时一起做运动的只 有六七个人,后来,慢慢发展到12个人。刚开始,运动结束后,大家就各自回家。一段时间后,大家比较熟悉了就相约去喝早茶。多年下来,大家成了一群老姐 妹。”陈芳颜老人笑着说。 集体活动费用实行AA制,还相约一起出游 “我们喝早茶都是AA制。每人预交一笔钱,每次喝茶都从里面扣钱。没参加的就不用出钱。”88岁的马琼香说,她们这群人中约有10多人,其中有 两位是从财务岗位上退休的,这两位老财务人员,每次喝完早茶,当即就将所有的费用计算好,每人各自出自己一份钱。每个月还要出一份“月报”,计算出每人还 余下多少钱。钱不多的人,就赶紧“预存”上一笔钱,以免“断粮”。 马琼香老人说,原来不是AA制,而是大家轮流请。有时人来得少,费用少,大家就争着出钱。人多费用多,就没有人愿意出,后来还闹矛盾。最后大家商量,采用AA制,这样大家都吃得心安理得。除此之外,这群老姐妹们还一起外出旅游、聚餐、听讲座。 “我们都是一群独居、孤寡老人,难得抱团走到一起,这是上天恩赐给我们另外的一种福气。”马琼香说,5年来,每天运动、喝早茶、闲聊都成了她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时家里遇到什么事,姐妹们都会帮忙出主意。有时生病没有去参加活动,老姐妹们还会自发地来看望她。 找到志同道合者,逛街跳舞一起找乐子 传统观念讲究养儿防老,但不少老人表示,子女各自成家后,家庭压力大,平时要上班,唯有周末或年节才能碰碰面。与一帮志同道合的老人一起快乐地消磨时光,那是极好的。 今年69岁的霞姨说,5年前,她的老伴患上脑梗,老伴的生活起居都需要她打点。枕边人患病,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霞姨内心很难接受这样的 现实,常常独自流泪。“以前我经常和姐妹们一起去打拳、练太极、跳广场舞,老伴生病后我就没去了,都忘记怎么跳了,什么都不会了。” 霞姨的女儿已结婚生子,孩子小需要照顾,上面还有老人,家庭压力大,霞姨的这些考虑,让她不舍得把女儿叫来帮忙。“打点好自己的生活,维护好自己的生活圈子,也是不想给孩子添麻烦。” 现在,随着老伴病情好转,霞姨也想开了。“要打起精神来,重新给自己找乐子。平时我们都有发微信约出来喝茶、聊天,她们也很关心我的生活,我很感谢这群姐妹们。”[详情]

华龙网 | 2017年04月06日 11:03
“搭伴养老”难成主流模式
“搭伴养老”难成主流模式

  “搭伴养老”难成主流模式 深论 周云(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山东省平原县的刘舒仁老人中风偏瘫已卧床6年,由于他子女在外地工作,6年来,照顾他的是另外三个老人,67岁的冯奶奶负责一日三餐,70 岁的谭爷爷负责为他护理,80岁的刘爷爷负责日常采购和聊天。三个老人管吃住,刘舒仁的女儿给每人每月付工资800~1000元。四个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 各司其职组建“新家庭”,聚在一起也不会感到寂寞。诸如此类的“同居式”养老,在其他地方,也已经悄然出现。 同居式养老的出现,实际上是对家庭养老问题的一种现实回应。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托翁的这句话来描述一下当下的 养老问题,倒有点贴切:养老困难的家庭各有各的困难,像刘舒仁老人这样的家庭,属于经济条件尚可,但子女无暇照顾,又不习惯养老院生活的,同居式养老显然 比较适合他。另外据媒体报道,还有其他一些同居式养老的例子,老人经济条件一般,生活费用不是像刘家这样包干,而是采取AA制,搭伙过日子,倒也其乐融 融。 理想的养老,是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由此看来,同居式养老这种模式,不仅较好地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对于 老有所乐的问题更具针对性。老人最怕寂寞,尤其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同居式养老很明显是驱逐寂寞的良药。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这种养老模式,应当给予一 定的肯定。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稍加深入分析也不难看出,这种养老模式的缺陷和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对突发事件诸如急病发作的应对以及一些 重体力活,老人们往往是力不从心的;生活能够自理或行动有轻微不便尚能互相照顾,如果完全不能自理,是否还能继续“同居”?另外还有同居中经济关系、人际 关系的处理也容易出现偏差。老人本来是需要别人照顾的群体,正是由于别人无法照顾,他们只好自己照顾自己,也就是说,老人之间的互助固然值得嘉许,但养老 问题,是互助不能完全解决的。同居式养老的种种缺陷,实质即在于此。 因此同居式养老,有其合理性,但不应该也难以成为主流模式。其实养老模式,对于老人来讲,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老年人最为理想的生 活,就是具有选择养老模式的自由,即掌握充分的资源,能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养老模式。目前距离这一理想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很多老人缺乏起码的经济基础, 他们的养老模式往往是被动的、无奈的,因而也是艰辛的。 因此,对于养老模式,个人和民间可以积极探索多种模式。但作为政府和社会,还是要做好最基础的工作,那就是要逐渐夯实养老的制度基础和物质 基础,这样,老人才有自由选择的可能性。不做好这些基础工作,而是一味地鼓励“模式创新”,这对于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而言无济于事。[详情]

大洋网-广州日报 | 2017年03月28日 11:12
大渡口:抱团养老 开启时代新风尚
大渡口:抱团养老 开启时代新风尚

   随着观念的开放,老人形成一起搭伙过日子的模式,他们以适宜自身的养老方式丰富个人生活,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美丽图景。 记者从大渡口区政府网获悉,湖榕瑞苑小区有12位独居老人,他们一起制定日常作息行程,相约外出踏青,他们在经济上实行AA制,生病了轮流照顾,他们给这种生活取名叫:抱团养老模式。 随着观念的开放,老人形成一起搭伙过日子的模式,他们以适宜自身的养老方式丰富个人生活,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美丽图景。 每天一起打拳,然后喝早茶聊天近中午才散去 86岁的陈芳颜,一个人生活在锦霞社区,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每天早上7点,她准时乘坐公交车来到大渡口公园,与“自家老姐妹们”一起打拳、健身。大家一边跟着音乐做运动,一边开心地闲聊。运动到8点多,大家就“收摊”,选择附近的一家早餐店喝早茶 陈芳颜所说的“姐妹团”,由12名孤寡、独居老人组成,最大年龄92岁,最小也都60岁了。她说,姐妹们喜欢边喝茶、边聊天,一直聊到近上午11点,大家就散去,各自忙家里的事,或去买菜,或去接孙辈,这群老人很会生活。 “什么原因让你加入抱团养老‘姐妹团’?”“一个人生活久了会变得寂寞无助,我的邻居文素珍见此情形,就拉我到公园做运动。当时一起做运动的只 有六七个人,后来,慢慢发展到12个人。刚开始,运动结束后,大家就各自回家。一段时间后,大家比较熟悉了就相约去喝早茶。多年下来,大家成了一群老姐 妹。”陈芳颜老人笑着说。 集体活动费用实行AA制,还相约一起出游 “我们喝早茶都是AA制。每人预交一笔钱,每次喝茶都从里面扣钱。没参加的就不用出钱。”88岁的马琼香说,她们这群人中约有10多人,其中有 两位是从财务岗位上退休的,这两位老财务人员,每次喝完早茶,当即就将所有的费用计算好,每人各自出自己一份钱。每个月还要出一份“月报”,计算出每人还 余下多少钱。钱不多的人,就赶紧“预存”上一笔钱,以免“断粮”。 马琼香老人说,原来不是AA制,而是大家轮流请。有时人来得少,费用少,大家就争着出钱。人多费用多,就没有人愿意出,后来还闹矛盾。最后大家商量,采用AA制,这样大家都吃得心安理得。除此之外,这群老姐妹们还一起外出旅游、聚餐、听讲座。 “我们都是一群独居、孤寡老人,难得抱团走到一起,这是上天恩赐给我们另外的一种福气。”马琼香说,5年来,每天运动、喝早茶、闲聊都成了她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时家里遇到什么事,姐妹们都会帮忙出主意。有时生病没有去参加活动,老姐妹们还会自发地来看望她。 找到志同道合者,逛街跳舞一起找乐子 传统观念讲究养儿防老,但不少老人表示,子女各自成家后,家庭压力大,平时要上班,唯有周末或年节才能碰碰面。与一帮志同道合的老人一起快乐地消磨时光,那是极好的。 今年69岁的霞姨说,5年前,她的老伴患上脑梗,老伴的生活起居都需要她打点。枕边人患病,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霞姨内心很难接受这样的 现实,常常独自流泪。“以前我经常和姐妹们一起去打拳、练太极、跳广场舞,老伴生病后我就没去了,都忘记怎么跳了,什么都不会了。” 霞姨的女儿已结婚生子,孩子小需要照顾,上面还有老人,家庭压力大,霞姨的这些考虑,让她不舍得把女儿叫来帮忙。“打点好自己的生活,维护好自己的生活圈子,也是不想给孩子添麻烦。” 现在,随着老伴病情好转,霞姨也想开了。“要打起精神来,重新给自己找乐子。平时我们都有发微信约出来喝茶、聊天,她们也很关心我的生活,我很感谢这群姐妹们。”[详情]

“搭伴养老”难成主流模式
“搭伴养老”难成主流模式

  “搭伴养老”难成主流模式 深论 周云(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山东省平原县的刘舒仁老人中风偏瘫已卧床6年,由于他子女在外地工作,6年来,照顾他的是另外三个老人,67岁的冯奶奶负责一日三餐,70 岁的谭爷爷负责为他护理,80岁的刘爷爷负责日常采购和聊天。三个老人管吃住,刘舒仁的女儿给每人每月付工资800~1000元。四个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 各司其职组建“新家庭”,聚在一起也不会感到寂寞。诸如此类的“同居式”养老,在其他地方,也已经悄然出现。 同居式养老的出现,实际上是对家庭养老问题的一种现实回应。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托翁的这句话来描述一下当下的 养老问题,倒有点贴切:养老困难的家庭各有各的困难,像刘舒仁老人这样的家庭,属于经济条件尚可,但子女无暇照顾,又不习惯养老院生活的,同居式养老显然 比较适合他。另外据媒体报道,还有其他一些同居式养老的例子,老人经济条件一般,生活费用不是像刘家这样包干,而是采取AA制,搭伙过日子,倒也其乐融 融。 理想的养老,是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由此看来,同居式养老这种模式,不仅较好地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对于 老有所乐的问题更具针对性。老人最怕寂寞,尤其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同居式养老很明显是驱逐寂寞的良药。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这种养老模式,应当给予一 定的肯定。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稍加深入分析也不难看出,这种养老模式的缺陷和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对突发事件诸如急病发作的应对以及一些 重体力活,老人们往往是力不从心的;生活能够自理或行动有轻微不便尚能互相照顾,如果完全不能自理,是否还能继续“同居”?另外还有同居中经济关系、人际 关系的处理也容易出现偏差。老人本来是需要别人照顾的群体,正是由于别人无法照顾,他们只好自己照顾自己,也就是说,老人之间的互助固然值得嘉许,但养老 问题,是互助不能完全解决的。同居式养老的种种缺陷,实质即在于此。 因此同居式养老,有其合理性,但不应该也难以成为主流模式。其实养老模式,对于老人来讲,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老年人最为理想的生 活,就是具有选择养老模式的自由,即掌握充分的资源,能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养老模式。目前距离这一理想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很多老人缺乏起码的经济基础, 他们的养老模式往往是被动的、无奈的,因而也是艰辛的。 因此,对于养老模式,个人和民间可以积极探索多种模式。但作为政府和社会,还是要做好最基础的工作,那就是要逐渐夯实养老的制度基础和物质 基础,这样,老人才有自由选择的可能性。不做好这些基础工作,而是一味地鼓励“模式创新”,这对于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而言无济于事。[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