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鼻炎或是这种病作祟

2015年04月21日09:38  大洋网-广州日报   收藏本文     

  本报讯 (记者莫冠婷 通讯员林惠芳)彬彬今年10岁,从上小学开始每年感冒3~4次,而且每次鼻子都感觉不通气,需要给予药物治疗。最近一次感冒,彬彬又感到鼻子不通气,有时甚至呼吸都困难。妈妈带他到医院检查,发现彬彬鼻黏膜水肿厉害,由于鼻腔内黏膜反复多次受到刺激而又没有及时处理,因此他的鼻子里长出了息肉还伴有腺样体肥大。医生为彬彬进行了鼻内窥镜下的微创手术。术后彬彬定期复查,目前情况良好。耳鼻喉科专家表示,无论小孩还是大人,如果鼻子不通气、闻不到味道、说话有鼻音,就应警惕鼻息肉。当鼻息肉严重影响鼻呼吸时,手术治疗非常必要。

  鼻息肉可引起头和面神经痛

  “鼻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鼻黏膜炎症性疾病。由于大多数情况下鼻息肉不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所以很多人并没有重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麦飞介绍,鼻息肉主要表现为鼻子不通气、闻不到味道、说话有鼻音;严重的话,可继发鼻旁窦感染而引起患者头痛和面神经痛,还会发展成严重的骨、眼部和大脑并发症。

  “反复感冒可导致鼻息肉。”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番禺院区主任邹宇副主任医师解释道,感冒发病时,鼻黏膜血管收缩,造成局部缺血、分泌物减少;但随后鼻黏膜血管扩张、分泌物增加,造成黏膜水肿,使鼻腔黏膜的纤毛运动功能发生障碍,这样病原体就容易存留在鼻腔而出现炎症反应,久而久之形成息肉样变。可以说,鼻息肉是由高度水肿的鼻黏膜发展而来的。鼻息肉形成的时间因人而异,有些人在受炎症刺激或过敏反应后3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就会形成鼻息肉。

  鼻息肉与鼻窦炎关系密切

  鼻息肉的发病多见于中年以上,在儿童中也有少数发病,两者有何差异?邹宇表示,研究发现,儿童鼻息肉患者的染色体组型与成人有差异,为多发染色体数量异常,而成人患者多同时有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异常。此外,儿童鼻息肉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比如过敏性真菌性鼻窦炎、哮喘、腺样体肥大等。

  “鼻息肉与鼻窦炎关系密切,这在成人中多见。”邹宇表示,鼻窦炎的脓性分泌物长期刺激,可导致鼻黏膜水肿,诱发息肉形成;而鼻息肉可引起中鼻道和窦口鼻道复合体狭窄及引流障碍,从而引发鼻窦炎。

  “鼻息肉与腺样体肥大亦相关,这在儿童中常见。”邹宇提到,腺样体肥大是儿童特有的疾病,人的腺样体一般在10岁后会自行退化消失,腺样体肥大可导致鼻黏膜纤毛输送功能下降,诱发鼻息肉。

  手术:儿童保守、成人开放

  邹宇说,鼻息肉的治疗通常是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相结合。发病早期通常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全身和局部的皮质类固醇治疗;但当药物治疗失败,多发的阻塞性鼻息肉严重影响到鼻呼吸时,手术治疗非常必要。

  麦飞介绍,鼻内窥镜下的鼻息肉切除微创手术是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与传统的手术相比,它具有视角宽阔、视野清晰、操作准确、手术程序简化、创伤小、免除颌面部切口等优点。术后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坚持护理鼻腔,防止鼻出血、视神经损伤、脑脊液鼻漏及框内血肿等并发症。

  “儿童的鼻息肉手术要尤其谨慎。儿童鼻息肉手术以单纯息肉切除术为首选,注意保护周围的黏膜,不像成人手术那样过多开放鼻窦。”邹宇表示,由于鼻窦的解剖结构复杂,手术过程稍有不慎,就容易损伤筛骨水平板、鼻泪管、眶纸板及视神经等,因此手术过程中要仔细辨认解剖结构,慎重操作,以免误伤正常部位。此外,由于腺样体肥大导致的后鼻孔阻塞,是儿童鼻窦炎鼻息肉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患有鼻息肉的儿童,如果术前检查发现有腺样体肥大并且堵塞后鼻孔,建议在术中一并把腺样体切除。

  术后易复发,需定期随访

  邹宇表示,由于鼻腔周围有很多骨板围成的空腔,即鼻窦,有些鼻息肉的形成与这些窦腔内黏膜水肿坠入鼻腔有关,看起来好像鼻息肉的“根”植在了骨缝内,导致这些鼻息肉在手术后也有可能复发。因此,手术后应及时预防复发。建议术后第1月每周、3月内每月、以后每半年等时间,及时复查,如果干痂清除干净、黏膜恢复,可以结束治疗;如果再有手术指征,最好隔半年后才考虑再次手术。

  那么,应该如何预防鼻息肉的发生呢?麦飞建议如下:

  1.首先要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感冒次数,避免鼻腔黏膜反复水肿。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治疗。

  2.当出现鼻息肉时,要尽早治疗。

  3.鼻息肉术后患者,要遵从医生指导做好鼻腔护理,并定期复查。术后患者如发生感冒,应该及时用药,以免脓液局部刺激引起鼻息肉复发。一旦发现小的黏膜水肿,要及时去除,避免再次大手术。

文章关键词: 鼻息肉鼻炎感冒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