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明年或可迎来春天

2014年11月21日10:29  南方日报  微博 收藏本文     

  经过前几年市场酝酿,一些移动医疗企业的商业模式逐渐清晰,众多企业纷纷看好移动医疗的发展。

  在第16届高交会上,绽放朵朵智慧祥云,使传统产业焕发新机,在老百姓最为关切的医疗领域更是如此。移动医疗把传统医疗的信息采集、监测、诊断、治疗和咨询,通过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和手机APP与医院相连。实现医疗信息的跨社区、跨医院、跨城市、跨国家的分享,多地医生会诊也可轻松实现。移动医疗的出现加快了医疗产业上下游的拓展,也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平台,无形中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的深入应用,移动智能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应用的逐步推广,致力于医疗健康服务的移动医疗产业定将大有可为。经过前几年的市场酝酿,一些移动医疗企业的商业模式逐渐清晰,行业巨头竞相涉足,更将为移动医疗产业的发展带来颠覆性影响。在本届高交会上,业内人士和投资者纷纷看好移动医疗和智慧健康产业的发展,企业也纷纷表示,明年将迎来移动医疗发展的春天。

  最新趋势

  从可穿戴设备发展到健康云

  在1号展馆,深圳市倍泰健康测量分析技术有限公司今年为高交会带来了最新一代的产品,包含测量血、血糖等项目的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解决方案,移动医疗解决方案,智慧健康社区及智慧养老解决方案等。

  通过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和手机APP与网络连接,普通的一款老人监护手表,却可以测得老人的血压、血糖、血压、人体成分、体温等数据,并传输到子女的手机上,无论老人出行或锻炼,子女们都能随时掌握亲人健康的情况,并及时将数据上传到倍泰公司的健康云后台,接受医生诊治。

  展台上的“健康亭”更让体验者排起长龙。记者现场看到,倍泰今年展出的“健康亭”更加“高大上”了,虽然与普通电话亭差不多大小,但是体验者舒适地坐在里面的沙发上,伸手便能测出自己的体检数据,可以自助进行人体身高、体重、体温、心电、血压和血氧等基本生理体征的检测。而健康亭的外面还配备了银行柜员机的金融功能,可以实现银行卡的查询、转账、刷卡支付等功能,还可以通过“健康亭”里的智能身份识别系统、社保卡读卡器等建立自己的医疗档案,每次体检数据都可以在系统中查询到。

  据了解,健康亭的全称是“自助式远程医疗公共检测平台”,是全球首创产品。倍泰公司已与厦门、天津、重庆等城市签约,将健康亭配备到医院、社康中心、区政府等公共区域。

  倍泰公司国内行业合作事业部总经理王有禹说,互联网时代产品迭代特征之一就是实现多功能的融合,通过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而扩大客户使用群体。医疗健康与金融服务是人的两大基本需求,目前移动互联网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阅读、娱乐等需求,移动金融服务也如火如荼,互联网健康服务将是下一个蓝海。

  “不仅让市民即时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同时这些数据会上传到公司的云后台,市民可与我们后台1000余位医生视频通话,小病足不出社区就可诊治,大病和慢病可及时跟踪预防。”王有禹向记者介绍。

  同样在该展馆,前海易特科集团安测健康展出了“AnyCheck安测O2O国际慢性病干预服务”智慧健康项目,该服务集健康体检、疾病预警、养生指导、慢病干预为一体的现代化慢病干预,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为慢性病人群、亚健康人群、住院后需调理人群及延缓衰老人群提供专业、高端服务

  易特科集团市场副总监侯云超告诉记者,此次参展高交会,就是希望将该公司的慢性病干预系统和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展示出来,推向市场,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他指出,易特科集团拥有200多项国内外专利和国际认证,在智能健康服务领域极具竞争力,而且具备便携移动和互联性的新型医疗保健终端和信息化产品。

  据悉,O2O国际慢性病干预服务系统还可以全面服务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癌症患者、体育工作者、大病出院者后期跟踪、慢性病人群随访治疗、高度流行疾病监控以及患者保健。为居家、社区和健康体检机构提供数据采集、健康咨询、健康分析、健康评估、生活干预、生理调节、心理慰藉、康复护理和应急救护等健康管理服务。

  商业模式

  目前国内赚钱还是依靠硬件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我国移动医疗产业风起云涌。记者看到,与往年高交会上展出的移动医疗和智慧健康相比,今年各企业带来的不再是概念和产品,还有一些初步的商业模式。

  在高交会开幕前,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移动及智慧医疗专委会联合医疗器械创新网共同发起的一项2014中国移动医疗调研报告指出,有将近六成受访者认为移动医疗APP合理收费方式为免费。这一调查显示,大部分个人不愿意为移动医疗付费,在缺乏支付方的前提下,移动医疗又如何找到能支撑起市场发展的盈利模式呢?

  侯云超说,尽管可穿戴设备和技术在移动医疗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但是移动医疗不是技术驱动型的商业模式,移动医疗还是医疗,而医疗的本质就是服务。在当前中国的医疗体系下,仅靠线上来提供服务的难度非常大,移动医疗的发展仍需要结合线下来做。于是,“安测O2O国际慢性病干预服务”就采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除了在线上提供健康管理、健康咨询服务外,拓展了线下的实体店。据悉,该公司已在南山科技园开设了专门做慢病管理的门诊部。

  “门诊部主要配合线上的健康检测和健康管理,进行线下的慢性病干预。”侯云超说,易特科已经自己招聘了300—400名全科医生、营养师、运动教练、理疗师、心理医生和养生专家等团队,将对会员从运动辅导、膳食搭配、规范用药、中医理疗和居家保健等多个方面制定滚动干预方案。为达到干预的目的,慢病干预中心还提供13种O2O套餐服务,包括控压套餐、降糖套餐、亚健康调理套餐等,多是中医调理的服务。据介绍,这些套餐费用大约1年为4000元—1万元左右。比如一个调经套餐一年大约是4000多元,包括生活方式指导、自我按摩指导,以及调经针、点穴等10多个服务项目。“一年的服务费用比一个生活美容服务还要便宜。”侯云超说。

  不过,该公司的线下服务目前还在体验阶段,还没有盈利,公司主要盈利产品是海外健康服务管理和远程影像二次诊断服务。侯云超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云健康服务集结的会员大约有300多万,不过,有200万是海外市场。侯云超说,由于欧美国家居民看病多在社区,也有疾病预防的管理,该公司老人手机以及健康管理服务,目前的主要市场在海外。同时作为中国顶级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还与美国最大的远程医疗公司和远程放射学服务提供商vRad(Virtual Radiologic)战略合作,在国内首次将直接面对病人的远程放射学服务引入中国远程医疗病人管理创新平台,给中国消费者提供第二意见医学分科远程放射学诊断服务。不过,对于公司未来的盈利模式,侯云超表示,更多的是会依靠线下实体门诊店的套餐服务实现盈利,“计划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开设100家实体店。”

  同样,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倍泰健康的盈利模式也逐渐显现。王有禹告诉记者,由于公司的产品不管是可穿戴的产品、家庭健康设备,还是健康亭,都充分体现自主和互动,产品已经受到地产商、广电以及政府部门的青睐,“一些打算做地产养老的公司和机构纷纷开始与公司接触,洽谈健康亭的项目。”同时,该公司还与广电合作,在重庆、厦门、深圳等7—8个省份推广应用智慧医疗,借有线电视网络让智慧医疗进入千家万户,“目前全国已经管理了100多万的用户。”

  王有禹介绍,目前倍泰的收入主要还是靠智慧健康的硬件设备为主,在线的健康管理服务暂时还没有收入,“目前还是推广的第一年,一般第一年是算在广电打包服务费用里面,第二年之后就可以开始收费了。”同时,倍泰还开通了健康管理的微信公众号,并在里面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一次5—10元不等,目前这块业务的收入也并不多。

  发展势头

  移动医疗成资本市场追逐热点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的深入应用,以及移动智能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应用的逐步推广,移动医疗产业已成为一个大有可为的产业,在本届高交会上,业内人士和投资者纷纷看好移动医疗和智慧健康产业的发展。

  王有禹说,之前几年还是移动医疗市场的孕育期,还没有完整的商业模式,从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开始,移动医疗将进入一个启动和喷发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移动医疗的发展遇到了好时机。“一是国家打造智慧城市的战略,全国有200多个城市是试点单位,而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的一个星级指标。”王有禹说,二是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政府资源没有办法满足医疗需求,而自助式的智慧医疗正好能满足需求,且得到各地政府的支持等,“明年也将迎来移动医疗的春天”。

  从2014年开始,移动医疗受到资本市场的热切关注,其中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巨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正在加速布局移动医疗领域。据统计,2014年5月,支付宝宣布“未来医院”计划。2014年7月,百度公司与北京市政府联合发布“北京健康”云平台。2014年9月,腾讯公司7000万美元投资丁香园,10月,再度参与挂号网融资。综合来看,市场资本的疯狂正推动着移动医疗行业快速发展,而目前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可穿戴设备及问诊平台等领域。

  王有禹透露,近几年来,深圳倍泰也在与行业内的投资者合作。2012年,上海复星医疗全资子公司——上海复星平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近5000万元入股倍泰,持有倍泰10%左右的股权。今年10月30日汤臣倍健也投资1亿元入股深圳倍泰,深圳倍泰成为汤臣倍健打造服务力和布局移动健康领域的合作伙伴,与汤臣倍健在营养家中心、十二篮健康管理平台、移动健康管理和大数据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打造移动健康的管理平台。而汤臣倍健通过增资深圳倍泰及收购其控股股东方炎林部分股权的方式,持有深圳倍泰泰25%股权。“与业内投资者的合作,不仅可解决企业资金难题,还可以共同打造移动健康的管理平台,拓展和完善移动医疗的商业模式。”王有禹说。

  11月16日,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现场,易特科集团英文和俄文健康管理服务系统正式上线运营仪式。从该公司市场拓展情况来看,目前国外移动医疗的发展形势比国内好。“国内移动医疗产业很多还停留在硬件上,软件上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并没有跟上去,而对于在线医疗收费服务,很多消费者也并不是很接受。”侯云超说。

  他表示,对于移动医疗来说,应该是硬件、软件、医疗健康服务等都需要参与其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智慧健康产业链。而从目前国内的发展来看,移动医疗的发展才刚开始,还需要在软件和服务上努力,尤其是要加强健康教育,改变国人的健康观念,从重视疾病治疗转为疾病预防,“市民健康观念的转变才能最终促进移动医疗产业的迅速发展。”侯云超表示。

  需尽快建立行业标准

  ■专家

  深圳市健康产业促进会会长黄鹤:

  不可否认,移动医疗和智慧健康正在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也将成为一种新业态。不过,要改变人们的就医方式和健康观念还需要一段时间。健康产业已是深圳三大未来产业之一,政府和协会组织也大力扶持健康产业的发展。不过,深圳市健康产业促进会会长黄鹤表示,作为健康产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深圳乃至我国移动医疗产业仍处于低谷。

  黄鹤说,移动医疗是一个新的产业和行业,也未进入健康产业统计目录里面,目前政府的监管还是缺位的。加上目前国内健康教育和国民健康素质还比较低,在线健康教育的公信力也比较低。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移动医疗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比如很多移动医疗的产品、服务、流程,目前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公司做起来以后各有各的做法,消费者不知道该如何去分辨,也不知道哪些适合自己。”黄鹤说,加上医疗保健与互联网、大数据等联系在一起,使得健康和医疗更多元、更复杂,急需尽快制定系列标准,规范行业发展,促进行业的产业化。

  她透露,目前深圳市健康产业促进会正在帮一些先做起来的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做好企业标准后,再去做行业标准,甚至上升为国家标准。”而深圳也正在筹备成立健康产业标准化联盟。

  除了监管和标准缺失外,移动医疗行业还面临人才缺乏的问题。“这个行业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掌握医学、保健、互联网知识,很多企业都招不到人。”黄鹤说。此外,深圳移动医疗行业还缺少公众服务平台,急需成立一个检测、培训、研发和标准化的中心,避免企业的重复研究,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文章关键词: 移动医疗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