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脂肪肝,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是不是太胖了?”
确实,肥胖是脂肪肝的一个重要诱因,但你可能没想到,瘦人也可能得脂肪肝,甚至还不在少数。
这让不少人困惑:“我明明一点都不胖,怎么体检的时候也说我有脂肪肝?”
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瘦人为什么也会得脂肪肝?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又该怎么预防和处理?

一、什么是脂肪肝?
脂肪肝,顾名思义,是肝脏中脂肪堆积过多所导致的一种疾病。当肝细胞中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 %,就可以被称为脂肪肝。
脂肪肝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如今,非酒精性脂肪肝成为最常见的一类,很多人都是体检时无意中发现的。

二、为什么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在大众印象中,脂肪肝和“肥”画等号,但现实中,约有10%~20%的脂肪肝患者是体重正常甚至偏瘦的。这类脂肪肝患者被称为“瘦型脂肪肝”。瘦人得脂肪肝,背后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内脏脂肪多,体表看不出来
有些人虽然体重不高、看起来不胖,但腹部脂肪多、内脏脂肪堆积,尤其是肝脏周围的脂肪含量高。这种情况在亚洲人群中更常见,属于“隐性肥胖”或“代谢性肥胖”,简单来说,瘦子也可能是“胖在里面”。
2. 饮食结构不合理
有些瘦人食量不大,但偏好高糖、高油、高热量食物,比如甜点、奶茶、油炸食品等。这类食物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脂肪在肝脏内异常堆积。
3. 缺乏运动
瘦并不等于健康。很多瘦人平时活动量少,基础代谢率低,脂肪利用效率差,即使摄入的热量不高,也可能堆积在肝脏。
4. 遗传因素与代谢异常
有些瘦人天生代谢能力差,肝脏更容易囤积脂肪。此外,一些人有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脂肪代谢紊乱等问题,即使不胖,也会发展成脂肪肝。
5. 快速减肥或营养不良
过度节食或营养摄入不足,会导致身体将脂肪大量动员至肝脏储存,形成营养不良型脂肪肝,尤其在一些年轻女性中更常见。
三、瘦型脂肪肝有危险吗?
别以为“人瘦就没事”,瘦型脂肪肝的危害并不比胖人轻。可能引发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疾病的风险,是肝癌的潜在危险因素。而且,因为很多瘦人“掉以轻心”,容易忽视定期体检和肝功能监测,发现时可能已进展到较重阶段。

四、瘦人脂肪肝要怎么改善?
好消息是:脂肪肝是可以逆转的!无论你是胖是瘦,关键在于调整生活方式。
✅ 调整饮食结构
- 少吃高糖、高油、高热量食物
- 多吃蔬菜、水果、粗粮、豆制品
- 合理摄入优质蛋白,如鱼、鸡胸肉、蛋类等
- 控制总热量,避免暴饮暴食
✅ 增加运动量
-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
- 结合力量训练,提高基础代谢率
- 即使体重不高,也要养成“动起来”的习惯
✅ 戒烟限酒
即使不是“酒精性脂肪肝”,饮酒也可能加重肝脏负担,建议减少甚至戒酒。
✅ 定期体检
- 每年体检,关注肝功能、肝脏彩超、血脂、血糖等指标
- 发现脂肪肝不要恐慌,也不要忽视,积极干预即可逆转
五、写在最后
脂肪肝不是胖人的“专利”,瘦人也可能中招。别再以为“我这么瘦,不可能得脂肪肝”了。
体重只是表象,肝脏的健康才是真相。只有通过科学的饮食、合理的运动和定期检查,才能真正守护我们的肝脏健康。
下期预告:《AI赋能肝脏健康管理》
🏥闵行医院消化内科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消化内科以“慢性肝病及胃肠动力性疾病”为学科特色,承担2023-2026年闵行区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闵卫医+”青年岗位建功联盟成员集体。科室开放病床57张,年门诊量达5万人次,年出院量达2400人次,医疗业务量及技术水平居同级医院前列,常年开展肝弹性检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肝静脉测压、肝穿刺病理检查等慢性肝病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麻醉胃肠镜检查、胃肠道息肉切除、消化道早癌内镜下切除等内镜下治疗技术,开展食管、直肠高分辨率测压等胃肠动力技术。每年承担复旦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多家医学院校及国家级、上海市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教学工作,定期开展各项青年志愿者科普活动,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普、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近5年来荣获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青年文明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复旦大学十佳志愿者先进集体等荣誉。
· 📅门诊信息·
消化内科
地点:上海市闵行区莘松路170号门诊楼二楼D区,消化内科41-45,51-52号诊室
时间:周一到周六,全天(8:00-17:00)
专病门诊
地点:门诊楼二楼D区,消化内科43号诊室
时间:周一到周五,下午(13:30-17:00)
周一 | 幽门螺杆菌专病门诊 胃食管反流病专病门诊 |
周二 | 脂肪肝专病门诊 |
周三 | 消化道早癌专病门诊 慢性肝病专病门诊 |
周四 | 脂肪肝专病门诊 |
周五 | 慢性便秘专病门诊 炎症性肠病专病门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