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召开

2013年11月18日10:17  新浪健康  微博

  11月16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2013年学术年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晓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程东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国医大师路志正,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张伯礼,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李大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等专家、领导出席了大会。此外,大会支持单位及协办单位的相关领导,中华中医药学会部分副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司办负责人,局直属单位负责人,中日友好医院以及部分在京中医医院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工作者、新闻媒体的朋友,也应邀出席了本次学术年会。大会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马建中主持。

  本次学术年会是中华中医药学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学术年会,是面向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和中医药管理工作者的多层次、多学科的学术年会。学术年会以“新成果·新进展·新突破”为主题,会议设一个主会场和八个分论坛,分别为:中医内科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学术年会、流感中医药防治学术研讨会、难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进展交流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年会、第三次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学术交流大会、健康科普论坛、中医诊疗设备临床评价与推广基地建设论坛。大会采取特邀报告、分论坛学术研讨与产业创新发展成果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术年会除了注重学术引领外,还设有会展专区,努力为企业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平台。

  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刘晓峰在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落实“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不仅为中医药的振兴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也为中医药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健康、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会上,刘晓峰副主席结合本次学术年会及如何实现中医药的振兴发展提出了四点意见:一是振兴发展中医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二是振兴发展中医药必须重视继承与创新,三是振兴发展中医药必须重视传播与普及,四是振兴发展中医药重视必须重视人才培养。他指出,中医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大中医药同仁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基本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刚刚召开的三中全会的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不断推动中医药和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不懈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在讲话中指出,中医药协同创新是推动中医药行业发展的一条重要思路,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其有利于拉动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提升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他指出,中医药协同创新的发展在目标认同、平台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社会环境的支持等方面仍存在着困难与障碍。我们要加快中医药行业协同创新的步伐,以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打破各种组织壁垒,积极创建协同创新的战略联合体;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适应协同创新的制度设计;发挥行业学会优势,推动协同创新。

  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程东红在讲话中指出,中医药是我国最具原始创新潜力宝贵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将在维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而科技社团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协同力量,也应该肩负起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使命。对于繁荣中医药学术,促进学科发展她提出了三点想法:一是要加强交流平台建设,推动学科发展;二是要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确保学风正派;三是要加强学会能力建设,促进职能转移。中华中医药学会举办的学术年会规模大、层次高,希望与会专家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各抒己见,各展所长,充分交流,取得实效。把我们个人的梦想、团体的梦想、专业的梦想融入到宏大的国家梦民族梦之中,为实现科技强国梦,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议期间还进行了2013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暨2013年度李时珍医药创新奖颁奖。经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和公示,并经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会确认,决定授予“中药复方指征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等8项科研成果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授予“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与应用”等26项科研成果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授予“羌活地黄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等36项科研成果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授予北京中医药大学乔延江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朱立国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孙增涛教授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的主题报告阐述了整合医学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并从“患者成了器官”、“疾病成了症状”、“临床成了检验”、“医师成了药师”、“心理与躯体分离”、“医疗护理配合不佳”、“西医中医相互抵触”、“重治疗轻预防”、“城乡医疗水平差距拉大”等九个方面介绍了加强整合医学研究的重要性,指出了我们要加强整合医学的理论研究,加快整合医学实践的推进,促进整合医学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造福。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讲述了中医体质学的构建与应用,并将中医体质学概括为“三个构建,三个发现,三个应用”,其中“三个构建”为:构建了中医体质学理论体系、构建了中医体质研究方法学体系、构建了中医体质学科;“三个发现”为:发现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类型、发现了不同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发现了体质具有可调性;“三个应用”为: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在产业化中的应用。他指出,健康医学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需要积极策应。中医体质学将与相关专业与行业协同,在公共卫生、慢病防控、疑难病治疗等方面呈现新的发展前景。

  美国塔芙茨医学中心分子心脏研究所科研运作主任朱彦教授针对丹红注射液通过PPAR-γ受体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免疫细胞增殖研究进行了总结报告,并从实验材料收集、研究方法设计到实验结果的具体操作进行了详细的报告,深入的解析了丹红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免疫细胞增殖的功能,并发现了丹红注射液通过激活PPAR-γ受体,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梁繁荣教授就经穴特异性研究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成果及取得的收获三个方面进行了报告,讲授了经穴效应特异性的文献评价成果、临床评价成果以及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通过项目研究初步证实了“经穴效应存在特异性”;首次发现了经穴效应特异性具有相对性、持续性、循经性和条件性等规律;首次发现了经穴效应特异性与穴位敏化状态相关;发现了肥大细胞脱颗粒,胶原纤维形变是经穴效应特异性发挥的重要始动信号之一;发现了经穴特异性的中枢整合以靶向性调节为特征;发现了经穴对疾病关键代谢产物的调整效应和针对性明显优于非穴。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黄璐琦教授围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情况,介绍了我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历史背景,概括了开展中药资源普查试点的目的是探索组织模式、技术方法、培训人才、锻炼队伍、总结经验,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组织实施奠定基础。他指出,开展中药资源普查试点的任务是摸清中药资源家底;探索建立包括中心平台、监测站和监测点三个层级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中药材种苗繁育示范基地和种质资源库;开展与中药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情况的调查。普查试点的工作开展是采取调查与研究相结合的形式,在总体设计工作中坚持“整体思维、系统运行、三观互动、科学发展”,

  体现立足战略性、促进联动性、强化服务性三个理念;在组织管理工作上抓好政府行政管理、专家技术把关、成果产出与转化三个环节;在成果的展现形式上采用现代技术方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在组织模式的创新、专业队伍的培养、普查技术方案的制定、调查方法的创新、工作机制的创新以及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等六个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大会主报告结束后,八个学术分论坛将同时进行。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