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支招如何辨识伪养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8日12:38  新浪健康 微博

  三是囫囵吞枣,混淆食养与食疗的概念。民以食为天,中医学非常重视食物的保健问题,这也是当今健康养生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今讲饮食养生的书居多,讲饮食养生的讲座也最多。如何体现出中医学的特点问题,却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也是民众首先需要弄清楚的。中医在饮食养生上有两个概念是不能混淆的:一是药食同源,许多中药既是人们的食物,又是治病的药物;二是食补(食养)与食疗(药攻)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譬如绿豆,人们使用它本身没有什么过错,关键是如何给它派用场的:如果作为食养(食物),利用的是它的食性(性味、口感、营养成分等),只要体质、喜好和节气符合就可以选用,用量以食论;如果作为食疗(治病)时,它就成了药物,必须有严格的适应症、禁忌症和用量,不是人人都可以吃的。一些所谓的养生专家混淆了二者的概念,误导了民众的正常生活,那肯定是会出问题的

  四是瞒天过海,夸大药物或食物的作用。任何药物和食物的作用都是局限的,在养生和治疗疾病方面,任何食物和药物都不能包治百病,没有唯一性和“最好”、“最坏”之分,是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自主选择、多项选择的。不分青红皂白让全民都去吃某种食物、让所有的病人都去用某种药物是不科学的,是脱离中国国情、民族习惯和中医基本思想的。不少养生宣传中都刻意地处让大家都去吃某一种食物,把它说成“唯一的”、“最好的”,这显然不是科学态度,起码不符合中医学的基本思想。全国人都去吃某一种食物,这行得通吗?有位领导同志说,这样的盲目宣传,健康要出问题,资源也要出问题,市场上的假货也会越来越多。事实上,人对于食物有很大的选择性,并不是人人都要吃某一种食物的。错误的导向,加上一些人的见利忘义,养生问题的路非走偏不可

  五是混淆是非,迎合以补为尚世俗偏见。很多人把养生与进补打等号,以为补比泄好,补出问题了,还不以为然;泄不出问题,也不乐意接受。女人都要补血,男人都要壮阳,六味地黄丸成了万能保健药。过份养生既不是中医的理念,也不是西医的理念,不符合中华民族的生活习惯,也不符合我们的国情。不要说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即使是很富裕的国家,养生理念也不能是这样糊涂的。养生与进补是不能打等号的:首先是要弄清需不需要补,二是要解决怎样补、补什么。中医把补法分为平补、温补和峻补三类,要根据人体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不同类型辨证选用。如果运用得当,对体质虚弱、久病体虚的人是有一定作用的。如果运用不当,会出现各种毒副作用。千万不要盲目进补,也不要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中医人从来没有说过,中药没有毒副作用。是药三分毒,《黄帝内经》中就提到“毒药疗疾”的问题。只不过天然植物药的毒副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比化学药品小一些,这也是事实。中医的进补原则是无病不用补,无虚不可补、火大不能补、阴虚不受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补法,盲目进补害处无穷

  最后,我总结一下如何擦亮眼睛,正确选择养生专家和书籍问题:第一,是作者(讲座者)必须得是有学术职位的正牌专家;第二,编写、讲座的背景应该是他本人所从事的领域,从事文化研究来讲治病,从事骨科治疗来讲内科,肯定讲不好。我认为,专家的价值就在于专。如果写养生书、讲养生知识的人是万事通,什么都会,我建议大家打个问号。第三,是看策划者和组织者的背景,他们的目的必须是公益的,如果养生讲座讲的就是某种产品如何好,还硬性动员你去买,肯定有问题。对出版社也要有选择,国家新闻出版署规定,医疗出版物的出版单位要有医学资质,必须拥有5位以上医学经验丰厚的专业编辑人员,其中两位是必须具备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
中医的养生理念是什么?这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二个话题。限于时间,我只能讲一个基本概念

  “养生”一词,在中医书籍中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了发展。《黄帝内经》提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请大家注意,这里的“顺”、“适”、“和”、“安”、“节”、“调”几个字,中心思想就是“和”的问题、“顺”的问题。这是中医养生的基本法则。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养,即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采取必要的心养、食养、体养、药养(含针灸、按摩、气功)等手段,实现机体与自然界以及自身阴阳气血的平衡,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或把疾病消灭在萌芽阶段,从而达到培养生机、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养生,就是要顺应自然、顺应社会、顺应生活、顺应自我。养生,就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提倡“以顺为养”,“顺”就是随心、随意、随机、随缘,不能刻意。只要做到心情顺、饮食顺、体力顺、保养顺,养生就没有问题了。听完我讲的内容,家庭主妇们回去可能就不用为今天买什么菜、做什么饭犯愁了。当然,具体的养生方法,中医有很丰富的内容,生活起居、饮食、体育锻炼、药物,都有法则,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没有办法给大家讲了,以后还有机会。但总体来说,中医的养生原则就是以顺为养,顺应自然、顺应社会、顺应生活、顺应自我

  中医的养生理念与中国的文化理念、哲学理念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发扬国学,就要学点中医,这是解决中国养生问题的特色课程。中医的养生不仅吸取了儒家以德为养、释(佛)家以性(心)为养、道家以体为养的长处,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元素,而且把他们发展成了一门科学,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它的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顺”、是“和”,就是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的生活方式。讲起这里,我不禁想起去年夏天台湾高僧星云大师在北京讲座中的一段故事:他说,中国文化讲和谐,佛教也讲和谐,我们和尚的名字“和尚、和尚,以和为尚”;颠倒过来讲“尚和,尚和,崇尚中和”。他还形象地以佛教的合掌来比喻和谐:人有五个手指,如果大拇指我是老大,二拇指说我指挥一切,老三说我位居中央,老四说我最富有(戒指之类的装饰物都戴在第四个指头上),那就无法合掌了。小拇指老五,什么也没说,可它离佛心最近,合掌念“阿弥陀佛”时不正是这样吗!由合掌联系到鼓掌,鼓掌除了直接体现出的热烈、友好、团结、礼让、沟通精神外,还对兴奋精神、活跃情绪、激扬正气、促进血液循环、活化手部血液流通、活动臂力等具有生理学意义。既然鼓掌对人对己如此之好,我建议为我们今天讲座的主办方、支持方,为我们在座的每位朋友及其家人的健康、幸福鼓掌!

  武留信:今天我们请了三位国内重量级的专家为大家讲述了健康理念,特别是从三方面学会甄别健康信息,提高健康素养。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归纳起来就是“健康生活、和谐社会、幸福中国”谢谢大家!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关于 养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