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32岁癌症女教师生命感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9日10:15  家庭保健报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摘自于娟“生命日记”

  于娟,女,32岁,祖籍山东济宁,海归,博士,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乳腺癌晚期患者。一个年轻生命,在生死的边缘,用生命写下病中日记,反思自己积劳成疾的生活细节,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感悟给同样背负生活压力的你我一些提醒。

  癌症 和我怎么会有关系

  “人生最痛苦的事有三种: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如果我走了,我的父母、丈夫还有孩子,就会面临这些痛苦,所以我要坚强地活下去。”于娟说。

  于娟一直在思考自己为何会得癌症?这个名词她从来没有想到会和自己联系在一起,在她看来,她得乳腺癌的概率是如此之小:“第一,我没有遗传;第二,我的 体质很好;第三,我刚生完孩子喂了一年的母乳;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岁以上人群,我当时只有31岁。”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医生确诊是乳腺癌晚期, 最多只有一年半载的生命。

  2009年12月,自恃身体十分健康的于娟被确诊患上了癌症,宛如晴天霹雳般震惊了这个家,她是家中的独女,考大学读研读博留学,刚回国参加工作3个月,1岁多的儿子刚会叫妈妈,一切才刚刚开始,难道就要戛然而止?

  乐观看待 寻找生命奇迹

  “癌症是我人生的分水岭。别人看来我人生尽毁,但我并没有太多人生尽毁的失落。除却病痛,自己居然如此容易快乐。”于娟在她的日记里这样写道。 

  2010年1月,于娟从瑞金医院进一步确诊:乳腺癌晚期。因为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躯干骨,她只能选择化疗。化疗的初期反应很大,呕吐一直不停。因为全 身不能动,即便呕吐,她也只能侧头,最多45度,身上、枕边、被褥、衣裳,全是呕吐物,有时候呕吐物会从鼻腔里喷涌而出,一天几十次。“那个时候,我没有 哭。因为我想,坚持下去,我就能活下去。”

  写癌症日记 让更多人了解癌症

  热心的同事在网上为她发起了募捐。甚至一些 不认识的人,也伸出了援手。可与此同时,于娟却觉得自己无力承受。“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不想欠这个世界太多。”直到有一天,她在自己的病房里成功劝 阻了一个企图自杀的患癌女孩。“原来我活着,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至少我可以作为一个标榜。”

  在于娟看来,她需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让更多的人了解癌症,并远离它。带着这个想法,于娟开设了一个博客,博客名叫“活着就是王道”。

  “我想我之所以患上癌症,肯定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累积的结果。”于娟说,命比钱更重要,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她用命记录下的文字后能够有所启发,更关心自己的身体,更了解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熬夜 真的是慢性自杀

  回想十年来,我基本上没有12点之前睡过。学习、考GT之类现在看来毫无价值的证书、考研是堂而皇之的理由,与此同时,聊天、网聊、蹦迪、吃饭、K歌、 保龄球、一个人发呆(号称思考)填充了没有堂而皇之理由的每个夜晚。厉害的时候通宵熬夜,平时的早睡也基本上在夜里1点前。后来我生了癌症,开始自学中 医,并知道了熬夜直接危害肝脏。而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肝脏受损足以损害全身。所以,“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的说法并不夸张。因此,所有医生都建 议人们从 23时左右开始上床睡觉,次日1至3时进入深睡眠状态,好好地养足肝血。

  相关链接

  熬夜危害知多少

  南京市中医院养生康复中心主任医师王挺提醒,熬夜危害还有很多,比如长期“黑白颠倒”,将会使人增加患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甚至会突发心梗;造成免疫力低下,各种癌症就会乘虚而入;同时,还会引发各种胃肠疾病、精神不振、皮肤异常、视力下降等问题。

  甘肃省人民医院免疫风湿科主任医师王晋平教授,给长期熬夜的人三点建议:首先,增加营养。建议多补充一些含丰富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脏、蛋黄、鱼 子等;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服用一些复合维生素补充剂也是有好处的。第二,补足睡眠。建议午饭后安排午睡,有利于恢复体力。第三,体育锻炼。如果因工作需要 等原因不能休息,也不要靠咖啡、浓茶和香烟的刺激保持清醒,因为咖啡因可刺激大脑分泌兴奋性物质,容易导致失眠,还会使血脂浓度升高,危害心血管健康。最 好做些简单活动,如原地慢步走、打太极拳、揉捏太阳穴,或做些弯腰、踢腿、转脖等活动四肢和头颈的体操。

  (照片源自于娟的博客)

  本报综合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癌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