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常按摩足三里可有助缓解胃痛胃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6日10:13  人民政协报

  但凡在北京居住的人,无不感慨这里的春天太短,仿佛脱下大衣还没有多久,倏地就到了穿短袖的季节。虽然皮肤对外界气温的适应能力很强,但脾胃可不答应,很多人就在春夏之交闹起了肚子,有的人常感胃胀、胃痛,面对一桌佳肴也没有丝毫胃口;有的人消化不良,吃点东西就腹痛、腹泻。而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副院长李志刚的眼里,这些都不是难题。他传授了几招“穴位护脾法”,不但简便易行,效果也很好。

  “四大金刚”:温补扶正最相宜

  《内经》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何谓正气?李志刚认为,正气是人体抵御外来毒邪的功能,包括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等,疾病的过程就是人体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结果。虽然外邪是致病的必要条件,但从养生保健角度来看,正气不足才是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正气很重要,但也很脆弱,饮食不节、缺乏运动、情志不调等都会影响正气,使邪气有可乘之机,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疾病就这样发生了。

  很多中医专家主张通过调理脾胃扶养正气,李志刚也不例外。他说,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中医认为,温补莫过于灸法,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扁鹊心书》提到:“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穴、命门穴、气海穴、中脘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命矣。”这四个穴位就是温补脾肾、扶养正气、延长寿命的要穴。李志刚建议,每天以艾条灸这四个穴位10~20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度,可强壮元阳、理脾和胃、增强免疫力。若是不方便艾灸,也可以经常按摩这几个穴位。

  足三里:内科疾患“多面手”

  足三里是人体“知名度”最大的穴位,也是治病养生的“多面手”。李志刚说,从中医经络学来看,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擅治脏腑疾患,尤其是脾胃方面的问题,难怪《四总穴歌》中这样赞扬它:“肚腹三里留。”胃痛、胃胀等消化道疾病都可以经常刺激足三里穴。上班静坐时间长了,难免感觉体乏肢酸,不妨敲敲足三里穴,再辅以按摩涌泉穴,几分钟后便会感到精神抖擞。此外,高血压、糖尿病、头痛、头晕、产后乳汁不足等,也可以找它来缓解。

  天枢穴:腹泻便秘双调节

  有些人一腹泻就吃止泻药,李志刚对此表示反对,他说,腹泻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能将体内的致病菌及其所产生的毒素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发病初期若马上使用止泻剂,无疑等于闭门留寇。不过我们也不必忍受无休止的腹泻,可以通过简单的穴位疗法来缓解一下,比如按压天枢穴。

  按照中医理论,腹泻属于寒性疾病,宜选用灸法。患者可躺在床上,两侧天枢穴各灸20分钟,同时再灸神阙穴(即肚脐)数分钟。除了天枢穴外,还可灸关元穴和气海穴,这两穴都有培本固元的功效,当然也可以缓解腹泻。至于过敏性结肠炎引起的腹泻,可以用生姜切成薄片敷在这几个穴位上,再在上面进行艾灸。

  如果是便秘,可用手掌在天枢穴周围顺时针方向揉捏,以促进肠蠕动;还可用两拇指点按天枢穴,尤以左侧天枢穴为要,有促进排便之效。

  【相关链接】“按图索骥”找穴位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能养脾胃。

  命门:顾名思义,是人体的生命之门,位于人体的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足三里:站立时将手掌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四指向下,食指按在胫骨上,中指尖所指的地方即是此穴。按摩时,用大拇指或中指在足三穴里处按压,每次5~10分钟,以有酸胀、发热感为宜。

  天枢穴:在肚脐左右2寸处,为胃经要穴,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肠腑的功效,能治疗很多疾病,如胃痛、腹泻、便秘、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月经不调等。(王晶)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穴位 按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