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服药后开车危险堪比酒驾 7类药物影响明显

  2011年5月1日起,我国首次将醉驾入罪,仅在几天之后音乐人高晓松醉酒驾车与三车相撞,成为首位“以身试法”的名人,此事在全国引起极大关注。醉驾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但其实导致司机驾车失控的不仅是酒,还包括药物。近年来,因药后驾驶而致的交通意外屡屡见诸报端:有人服药后不适在路上翻车,有人吃药后犯困开车撞伤5人,还有人药驾撞死两名乘客……医院药学专家告诉记者,临床上服用后会影响驾车的药物多达十几类,最常见的就是感冒药。

  然而,与我国对醉驾的严打相比,药驾却未引起足够重视。《道路安全法》只提出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不得驾车,对药驾缺乏强制性规定和处罚条款。 

  医学指导/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司徒冰

  文/记者卢文洁、黎蘅 通讯员葛峰

  ●感冒药、抗过敏药,甚至降压药、降糖药都会对驾驶员精神状态产生影响

  ●奥地利有科学家在研究了9000起交通事故以后查明,其中16%是因驾驶员服了某种药物所致

  ●欧美国家已立法监管药驾,我国《道路安全法》对药驾的监管有待完善

  案例:

  吃了抗敏药 开车撞到人

  因受药物影响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并不鲜见,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司徒冰告诉记者,她一个朋友就有过类似的经历。这位朋友因为过敏性鼻炎连续吃了两天抗过敏的药物,尽管吃的已经是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相对较低,但却在开车的时候不小心将油门当成了刹车,撞到了两个行人。“幸亏当时车速不快,被撞到的人伤势不重,但我朋友事后也非常后怕。他告诉我,吃了抗过敏药这几天整个人确实有点迷迷糊糊,反应也没有平时迅速,但没想到这竟然会成为交通意外的危险因素。”

  南方医院急诊部副主任鲍光欣介绍,在急诊室曾遇到患者开车撞车后受伤入院,追问肇事原因发现是服用了感冒药而犯困。记者翻看近年报道,发现服药后驾驶而导致的交通意外屡有报道:2004年,江西丰城一司机吃感冒药后犯困追尾撞上前面货车,撞伤车上5人;2009年底,山东一市民因吃药后开车,头昏头痛,转弯时不慎翻车致使两名乘车人死亡;2010年,苏州一司机服用感冒药犯困,误踩油门将一路人撞出3米多远。 

  国外研究:

  交通意外一成以上与药物有关

  在城市生活,很多人每天必须驾车出行,而生病服药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有多少人会意识到服药可能对驾车产生不良影响呢?国外的研究给了服药驾车者警惕:奥地利科学家柯·瓦格涅尔在研究了9000起交通事故以后查明,其中16%是因驾驶员服了某种药物所引起的。美国加州也有巡警指出,大约30%的“受影响下驾驶”案件由于服用药物不当造成。

  而在医学界,也曾有过关于“药驾”导致交通事故的研究。在苏州大学医学院等研究机构200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引述了国外一项调查显示,该调查曾在18882个发生交通事故死亡的驾驶人员死后4小时内采集他们的血液样本,进行乙醇(酒精)和其他43种药物筛查,结果乙醇阳性率达到51.5%,而其他药物的阳性率也接近18%。由此可见,与药物有关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不容小觑。

  欧美国家监管药驾

  我国法规有待完善

  记者发现,欧美不少国家已在法律程序上关注药驾的危害。在美国,酒后驾驶的法律同样适用于药后驾驶。如果警察怀疑你是在药物影响下驾驶,就会要求做血液和尿液测试,拒绝测试者,驾照会被暂时吊销。2010年,美国有37个州通过了禁止药后驾驶的法律,这些州都成立了专门的药后驾驶工作组。在法国,根据药品对司机驾驶能力影响的程度,将其分为4个等级,并要求药厂在药盒以不同颜色的标识,警示药物对驾驶能力的影响。

  然而我国至今尚未在法律监管层面对药驾“施以狠手”。尽管我国的《道路安全法》第22条明文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但是这一规定只列出了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其他很多可导致驾车意外的药物成了“漏网之鱼”。而且,现行法律对药驾也没有强制性规定和处罚条款,无论是驾车人士还是不开车的人,大家对药驾的危害关注都不够。 

  药驾危险性堪比醉驾

  服感冒药不适最常见

  安全驾驶对司机提出的要求是:身体状况良好,注意力集中,视力听力正常,反应敏捷,平衡感强。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叶丽卡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驾车人士服用一些药物后,因药物本身的副作用会影响到以上几方面表现,容易导致交通意外。这些药物数量不少,种类达十几种以上,可能诱发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昏、眩晕、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乏力、嗜睡、倦怠、注意力分散和反应迟钝等。

  在这些药物中,最常引起驾车意外的是感冒药。广医三院药剂科副主任司徒冰指出,很多感冒药中都含抗组胺类药,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最为人熟知的就是扑尔敏。抗组胺类药物之所以会对安全驾驶构成影响,是因为它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人的反应力下降,甚至引起嗜睡。

  此外,在一些抗过敏药和止咳药当中,也会含有抗组胺类药物,例如止咳水里经常会看到的非那根(异丙嗪)。司徒冰指出,尽管近年来已经有不少第二代的抗组胺药物问世,例如抗过敏药中的开瑞坦,它们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相对较低,但也不是绝对没有,因此使用的时候还是要非常谨慎。

  影响驾驶药物一览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和药剂科专家临床经验,有7大类药物会对驾驶产生影响,它们分别是:抗组胺药物、抗抑郁药物、镇静催眠药、解热镇痛药、抗高血压药和抗心绞痛类药、降糖药。

  抗组胺药 

  代表:如非那根、扑尔敏、赛赓啶、本海拉脱、安其敏等。 

  这些药物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常常有嗜睡、眩晕、头痛乏力、颤抖、耳鸣和幻觉等副作用,令司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不灵敏。大多数感冒药都含有抗组胺类药物成分,买药时注意看清成分说明。

  抗抑郁、焦虑类药

  代表:丙咪嗪、多虑平等。 

  病人吃了老打哈欠昏昏欲睡,吃得多的话产生共济失调,病人走路都不稳,更别说开车了。

  镇静催眠类药

  代表:安定、硝基安宁、本巴比妥、佳静安定等。 

  这类药物对病人产生镇静、催眠和抗惊厥的效果。凡是开车之前绝对禁止吃这类药。实在有需要吃,必须等药效消除后才抓方向盘。 

  解热镇痛药

  代表:阿司匹林、水杨酸钠、安乃近、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等。 

  眩晕、耳鸣是常见表现,有些病人甚至出现了听力的减退,大量出汗甚至虚脱,假设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受这些负面作用影响,司机的安全实在难以保证。 

  抗高血压药

  代表:利血平、可安定、优降宁、硝普钠和甲基多巴等。 

  心悸、心绞痛和体位性低血压等,同时还会有头痛、眩晕和嗜睡等,这些反应会降低司机的注意力和反应灵敏度,增加发生事故的机会。

  抗心绞痛类药

  代表:心得安、心痛定、消心痛、硝酸甘油制剂等。 

  这些药物会扩张血管从而导致头痛、使司机难以集中精神。其次还会因眼内压、颅内压升高而导致视力不清、头晕乏力等,影响到司机的视野。 

  降血糖类药

  代表:优降糖、达美康等。

  这类药物都能引起疲倦、头晕等不适,也在司机需要注意服用的药物之列。

  给驾驶者的话:

  既然许多药物都对开车有不良作用,司机用药时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到医院看病时,主动表明身份“我是司机”,请医生尽量避免使用会对驾驶员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2.到零售药店开药时,也要咨询店里的执业医师,向他们寻求用药指导,不要自己随便买药。

  3.吃药前仔细阅读药品的说明书或是商品标签,在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方面都要认真考虑,不可超剂量用药,还要尽量避免药物在血液浓度峰值的时间内开车。

  4.服药期间如果出现异常,尽可能去医院请教医生,不要勉强开车,以免发生交通意外。 

  如果服药期间一定要开车,服药前务必仔细阅读说明书。服用后不可马上开车。等药效消除得差不多后才上路。驾驶时还要留意自身状态,一有不妥应该停车,不能硬撑。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服药 开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