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癌症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共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让家族容易出现相同的癌症。
受访专家:杨亚琴,河南省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记者 刘永生
患者的忧虑
一人得癌 代代担忧
日前,记者接到一位读者的电话,她讲述了自己的苦衷。
女孩今年25岁,和男朋友谈恋爱4年,马上就要谈婚论嫁了,但女孩的妈妈却极力反对。反对的原因是,男方的爷爷、伯父、父亲都是得肝癌死的。女孩母亲害怕男方会遗传此病,硬是要他们分手。女孩说:“我问过医生,有的医生说癌症不遗传。可是妈妈却说,那他家为什么这么多人因为这病死了,我一时找不到很好的理由说服妈妈。请告诉我,癌症到底遗传不遗传?”
记者走访医院发现,癌症是否会遗传,确实成了困扰许多人的问题。
尽管医生明确提出癌症不遗传,但有的家庭还是相继出现多位癌症患者;有的父母刚查出癌症,医生就督促其子女也做相关检查;有的则是母女死于同一种癌症。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癌症确实存有家族聚集现象。当然,家族聚集现象与遗传是相关联但不相同的两个概念。
最典型的“癌症家族”
癌症的遗传性,最早是从癌症的家族聚集现象发现的。最典型的例子还要算G家族。G家族是第一个被遗传学家大规模调查的癌症家族,由学者Warthin自1895年开始调查,到1976年,前后涉及7代人。在这个家族中最早的一对夫妻,丈夫于1856年死于癌症后,他的子孙后代中陆续出现了很多癌症患者。从1895年到1976年,前后经过80多年共5次调查,这个家族发展到10个支系842名后裔,其中有95名癌症患者,癌症发生率大大超出一般人群,其中患结肠癌的45人,患子宫内膜癌的有18人等。这95人中有13人的肿瘤为多发性。
癌症的遗传,除了表现在癌症的家族聚集现象外,还体现在癌症发病率的种族差异上。
我们知道,中国人鼻咽癌的发病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即使是移居国外的华裔也比当地人高出许多,日本人易患松果体瘤,白人易患乳腺癌和皮肤癌,黑人的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较其他种族高得多,这些均显示癌症的发生与种族的差异密切相关,而种族的差异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可见癌症与遗传密切相关。
癌症的家族性有两种表现:一是多人患不同的癌症;二是一个家族中存在某种癌聚集现象。
遗传的不是病
而是对疾病的“易感性”
虽然,家族性能够说明癌症具有遗传性,但并不代表所有人都会被遗传。因为,遗传学研究曾发现,癌症本身并不会遗传,人们所遗传的是对癌症的易感性。多数癌症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共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让家族容易出现相同的癌症。
也就是说,癌症的发生决定于内因和外因,在具有遗传特征的基础上,癌症是否形成,还取决于精神、环境、饮食及生活习惯等诸多后天因素及外界致癌物的综合作用。因此,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并不一定就会得癌,只是得癌症的几率可能会比普通人大一些而已。因此,对于癌症病人和与病人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来说,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提高防癌意识,减少与致癌因素的接触,改变不良行为,是可以避免癌症发生的。
肝癌
子女是一级预防对象
既然癌症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密切相关,是不是家族中出现了癌症,患者家属就束手无策,只能坐以待毙呢?各类癌症的预防要点不尽相同,下面以肝癌为例说明。
如果父母被查出肝癌,子女可是一级预防对象,因为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易造成肝癌的家族聚集倾向,更何况我国85%~90%的肝癌患者都来自乙肝。特别是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其后代发生肝癌的几率较高。
因此,家有肝癌患者,其子女无论身体好坏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肝脏检查,如肝功能五项、B超等。如果查出患有乙肝,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等;如果没有乙肝病患,要在日常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多加注意,以防其向癌变方向发展。
肝癌患者的子女要管好“嘴”,不吃臭豆腐、发酵酸菜、豆腐乳等霉腐食物;不吃发芽的食物,如豆芽、发芽的土豆等;不吃油炸食物,同时要戒酒;不要乱服用药物或保健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