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卫生部昨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针对部分省份拟推行艾滋病检测实名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表示,实名制利于治疗和预防,“尤其是在防控重点地区开展更广泛的实名制艾滋病检测,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卫生部昨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针对部分省份拟推行艾滋病检测实名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表示,实名制利于治疗和预防,“尤其是在防控重点地区开展更广泛的实名制艾滋病检测,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人民网)
此前我们国家一直提出保护艾滋病病人的隐私。艾滋病的检测长期以来遵循自愿检测,但这种方式在国际上,尤其是在一些高发地区有局限性,照顾感染者的隐私与控制疫情、保护公众健康之间需要平衡。王主任表示如果没有实名制,连结果都很难通知本人,通知以后又没有办法采取很好的治疗措施,就会影响艾滋病防控成效。
“携带了艾滋病病毒之后,就可能通过不洁性行为或其他方式感染其他人,这是事实。但在这种情况下,是照顾感染者的隐私,还是控制疫情、保护公众健康呢?”一味的强调“实名制”,会不会“适得其反”?反而更至公众于“无形”的危险之中呢?笔者存在一定的疑虑。
笔者认为我们在限制艾滋病患者的隐私权,恐怕更多要考虑和照顾到我们当前的防艾现实,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在于艾滋病患者普遍受到歧视,导致许多人根本不愿意去检测和接受治疗,“在中国78万名感染者中,将近三分之二对自身的感染情况尚不知情”,以致防艾形势十分严峻,如果我们进一步限制艾滋病患者的隐私权,那么,防艾形势将更加严峻。
个人认为我们在艾滋病日益增多的前提下,我们首先选择要做的是大力、准确宣讲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让那些患艾滋病的人在传染途径外能够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用实证来打消人们非传播途径下接触的恐惧心理,这才是根本。否则会如很多专家担心的那样,“实名制”会让艾滋病患者更“隐形”。另外,同时希望疾控部门在检测出艾滋病患者时,对他们大力宣讲有关防范措施和故意传播的法律责任,让他们谨慎从事。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社会文明更进一步,艾滋病患者受到歧视状况有重大改观,同时站在同等的高度,我们也许就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实施“实名制”制度。(作者:张宇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