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最新数据:我国心脏性猝死抢救成功率不足1%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9日08:44  新浪健康 微博

  2月17日,由飞利浦医疗保健举办的 “爱心不停”全国心脏骤停防治推广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心血管疾病、急救领域的专家们针对我国心脏性猝死的发病情况、特点以及防治技术与应用的现状、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积极充分的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积极推进自动体外除颤设备(AED)和使用技术的普及,建立公共体外除颤网络,是对抗心脏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侯任主任委员、北大一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心内科主任张澍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参加了研讨会。在会上,全球首家推出除颤器的飞利浦公司,也与专家们分享了来自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地区的AED设备与技术应用的经验与成功案例,并呼吁大家以更加广泛的人文化视角关注公共急救健康事业的发展。

  “心脏性猝死”是指各种心脏疾患引起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我国心脏性猝死患者居世界之首,每年发病人数超过50万,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工作压力的加大,没有相关病史的“健康人”罹患心脏骤停的人数也逐渐增多,为心脏骤停的防治带来更大的挑战。此外,心脏骤停在短时间内具有高致死性,因此在专业救护人员赶到之前进行及时的院前救治,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心脏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是心室颤动,因此及时进行电除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推动AED体外自动除颤设备和技术的普及,把AED的应用走向院外、院前,让更多的普通人学习和掌握AED的使用,这不仅是我国公共卫生急救事业迫切的发展任务之一,也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指出。已有研究表明,每延迟除颤时间1分钟,复苏的成功率将下降7~10%,在心脏骤停发生1分钟内行电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90%,超过12分钟则仅有2~5%。因此,目击者立即施救,有条件者及时除颤,可以极大地提升心脏性猝死复活的机率。

  据悉,美国心脏性猝死抢救成功率近30%,而我国则不到1%。究其根源,除了急救手段单一导致错过最佳救治时间,缺乏必要设备配置以及公众缺乏心脏骤停和室颤的急救知识等也是重要原因。在很多发达国家,除颤器已成为与消防设施同样重要的公共安全设施,并在立法层面加以保障,以确保发病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除颤救治。而我国,在医院以外的公共场所和设施中,很少能看到公众除颤术必需的除颤器。即便配备有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场所,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引导和救助责任机制,很多设备最终也沦为摆设。因此,推动除颤器在公共场所的配备进而推广公众除颤术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飞利浦多年来致力于开发生产高质量、便于非专业人士使用的除颤器。其面向公众的AED产品Philips HS1“智能救心宝”体外自动除颤仪就具有非常突出的简单、便捷、可靠的特色,在欧、美、日等国均居市场份额首位,并屡获殊荣。公司多年来还努力推进心脏猝死相关的公众教育,提升民众急救知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