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谈病解药NO4:类艾滋病到底是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03日15:49  新浪健康综合

  8月23日,国际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载由台湾地区、泰国及美国等医学研究人员的共同研究文章,文章涉及一种称为adult-adult immunodeficiency(成人始发的免疫缺乏)的疾病,即“类艾滋病”。据媒体报道,全球迄今已确诊200多例。一时间,媒体争相报道。“类艾滋病”到底是什么病?与艾滋病、阴性艾滋病有何区别?

类艾滋病(图片来自NEJM研究原文配图)

  艾滋病、“阴性艾滋病”和类艾滋病的区别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阴性艾滋病(恐艾症):患者自称的一种被称为阴性艾滋病(简称“阴滋病”)的神秘病毒。患者会出现淋巴肿胀、皮下出血、舌苔生绒毛等症状,无免疫功能受损情况,部分人有肠鸣、打嗝、关节响、睡足觉了但却觉得没精神等症状。该现象已引起国家卫生部的高度关注并在广东等6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卫生部通过调查已经宣布阴性艾滋病系恐艾症状并无未知病毒。

  类艾滋病:患者出现类似艾滋病的免疫力极度低下症状,有明显的免疫功能受损情况,既有临床表现也有实验室特征,如皮肤明显感染、卧床不起等,但并未感染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相比于艾滋病,类艾滋病是有症状,有实际免疫功能受损但未被HIV病毒感染。

  类艾滋病的特点

  1、 不通过病毒传播

  通过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专家表示这似乎是另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但它并不像艾滋病一样通过病毒传播。

  与HIV杀死T细胞导致免疫力失常不同,神秘疾病不会影响细胞运作,但会产生名为“自身抗体”的物质,能阻截协助身体消除感染的化学讯号“干扰素伽玛(γ)”,令患者容易感染各种病毒、细菌及寄生虫,特别是结核分支杆菌。

  2、 好发年龄为50岁以上成人

  据媒体报道,此病好发于50岁以上成人。本次研究所选样本年龄在18-78岁之间,203个病例几乎全部来自泰国及台湾地区。另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报道,其有12例类艾滋病病例,全部是亚裔血统。

  3、 患者生存数高

  据CNN报道称,目前绝大部分患者并未因病死亡。

  可能诱因

  目前致病因素仍未完全了解。推测这种疾病与体质、环境有关。

  诊断与治疗

  参与研究的台湾成大医院小儿科医师谢奇璋表示谢很难从症状判断患者是否罹患此病,但只要反复感染结核分支杆菌与沙门氏菌,就要怀疑。目前医界还没有公认治疗方法,但既知道是缺乏干扰素,也不能说完全无法治愈,例如可考虑注射干扰素,但根本办法还是调整免疫系统。

  据媒体报道,目前中国大陆是否有类似现象尚不清楚,为了及早发现类艾滋病感染者,疾控部门已着手进行技术储备。

  (文章参考《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原文、中国新闻网、京华时报及CNN报道) 

  

  其他媒体报道

  我国如何防治类艾滋病

  医疗机构检测特殊抗体

  泰国离我国近在咫尺,且媒体报道类艾滋病“专门感染亚裔黄种人”,公众怀疑我国感染此病的风险比较大。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吴尊友称,除了已经报告病例的泰国和台湾外,中国大陆是否也有类似现象尚不清楚,但因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频繁、人员流动性强,因此并不排除也存在有这样的病例,可能相关病例“尚未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而已”。

  为了及早发现我国境内的类艾滋病感染者,疾控部门已着手进行技术储备。吴尊友称,研究人员已发现,与艾滋病感染者体内的逆转录酶活跃性较高一样,类艾滋病感染者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体内的伽马干扰素抗体的含量较高,是其他病毒体不具备的特征,因此将“按图索骥”,一旦医疗机构发现有免疫功能损伤的患者,却查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话,将考虑用此技术来进行检测,确诊或排除类艾滋病感染。

  吴尊友坦言,从目前媒体和医学界的描述来看,类艾滋病是一种没有传染性、病因不明的免疫功能损害症状。

  他表示,对新型疾病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艾滋病1981年出现的时候也不明病因,但观察到一些迹象,某些特征的人容易感染,如同性恋、吸毒者、使用血液制品的血液病人。通过这些特征的描述,就怀疑可能是通过血液和性途径进行传播的,直到1984年才确定它的传染性。(节选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李秋萌)

  “类艾滋”说法不靠谱

  对“怪病”不宜急于下结论 

  中国CDC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教授指出,艾滋病是对社会危害极大的传染病,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至今不可治愈,预后极差。对研究人员发现的“怪病”以“类艾滋”相称谓进行宣传,易使人误认为该病是传染病,造成不必要的混乱。而且,在目前尚缺乏广泛而深入研究的情况下,即将该病以“亚洲新型病症”冠名,或作出“专门攻击黄种人”的结论,都显得操之过急。称该病“侵袭亚洲”,更会使人误认为有重大疫情来袭,易引发社会恐慌。 

  曾光说,免疫力低下类疾病早有发生,并非在艾滋病发现之后才有。多年来,一直有免疫力低下患者因不同症状大量就诊。他们中有先天的免疫缺陷疾病,更多的是因各种原因后天获得的,例如癌症和放、化疗后产生的各种病症,还有精神因素所致的一些疾病,例如严重的神经官能症、疲劳综合征等。只不过,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在不断更新。 (节选来源:健康报 记者:郑灵巧)

分享到:

 
  • 新闻山东村民上访受阻在镇政府内引爆炸药
  • 体育英超-范佩西帽子戏法曼联3-2逆转胜
  • 娱乐80后夫妻4年结婚7次离婚6次被吐槽奇葩
  • 财经成品油10日再迎调价窗口 每吨或涨500
  • 科技美国试点超级WiFi 覆盖范围可达数公里
  • 博客名人送别陶伟(图) 马鼎盛:空姐被打疑点
  • 读书汪精卫贪二奶魂断上海 日女追星沦为性奴
  • 教育网传读大学成本: 一天不上课亏掉324元
  • 育儿3成幼儿园拒乙肝宝宝 雷人暑假作业(图)
  • 健康接吻会传染感冒吗 男性也需要自检乳房
  • 女性2013秋冬最in趋势播报 首饰狂人40款单品
  • 尚品那些买酒庄的有钱人 葡萄酒为何没葡萄味
  • 星座12星座忠告 测试你是交际高手吗
  • 收藏80版2元币炒高40倍 绿松石5年翻4倍
  • 研究称催产素对男性的催情作用堪比伟哥
  • 研究发现老人享受性爱可提高记忆力
  • 最新研究称性别比例左右男性消费心理
  • 研究发现性爱高潮一次可持续快乐两周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