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悠长的假期啊,怎么也得出去旅游几天。得赶紧了解一些假期出游注意事项,列一个清单,千万别像上次在外面旅游时儿子又拉肚子又发烧,弄得大家都没了旅游的心情。
带上常用药应对感冒腹泻
假期出游,本是快乐的事,不过,换了环境加上舟车劳顿、气温渐凉,难免会染上感冒或肠胃不适等疾病。专家指出,对于这些“小毛病”,备上一些常用药就可高枕无忧。
双节期间,秋意渐浓,此时外出很容易感冒,如果居住地和出游地存在温差的话,更可能染上感冒,因此带一些抗感冒药物是必需的。可以随身携带一些抗病毒药物如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维C银翘片等,西药则可以考虑百服咛、白加黑、康泰克、快克等,服用时要注意看是否对症。
解热镇痛药也是必须携带的,如果出现感冒发烧的情况好及时应对。可携带一些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
还可携带一些止咳药物,如甘草片、沐舒坦、止咳糖浆等,因为咳嗽很影响出游心情。
如果带宝宝出行,一定要准备宝宝专用的感冒药,如小儿止咳糖浆、小儿感冒清热颗粒、小儿退热贴等,千万不要将就着
给宝宝用成人药物,一旦旅途中宝宝发烧,要慎用抗生素,最好采用物理降温。
除了感冒外,出门在外,因“水土不服”而遭遇腹泻烦恼的人也很多。双节出游,一定要带上治疗腹泻的药物,如黄连素等。此外,藿香正气滴丸、藿香正气软胶囊也很适合外出旅游造成的腹泻和肠胃不适。而出行容易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饮食上火的人,建议携带一些健胃消食片和牛黄解毒片。
慢病患者勿忘“救命药”
出门在外,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一定要记得带足“救命药”,例如有心绞痛的患者,要携带足够的硝酸甘油。这些外出携带的药品最好能在药瓶外注明服用方法,并随身携带一天的足够用量。而且,有些药物不宜贴身存放,否则体温会导致药品挥发失效,因此最好能与皮肤隔一层衣物。
另外,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长期服药的人群,出行前要询问医生,并随身携带相应的药品。
秋季出游需防过敏
双节出游期间,秋高气爽,正是花粉浓度较高的时节,如果遇上晴朗多风的日子,在郊外游玩很容易诱发过敏。而双节期间,正是吃大闸蟹等海鲜的好时节,这些食物也会诱发过敏,因此随身备上一些抗过敏药物也很关键。
有过花粉过敏史的人,应尽可能地避免外出旅游。如果要出行,不仅要随身带好适宜自己的脱敏药物,还要少去那些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尤其要避免进入菊花、百合、桂花、月季、秋海棠等过敏原多的景区。同时还要关注气象条件,主要是风和湿度:秋日多风的晴天最容易犯病,而阴雨天则不易过敏。一些旅游城市的气象部门在春秋季节发布“花粉指数”预报,这对过敏患者就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当“指数”偏小时,说明花粉浓度偏低,可以外出;而当“指数”偏大时,说明花粉浓度偏高,不适宜外出。
此外,专家还建议,为防止过敏,如果要出门的话,可以戴风镜、口罩防护,还可以在鼻腔内涂抹一些凡士林等来阻隔鼻腔黏膜和花粉的接触。
小妙招防晕车
出门在外,免不了得借助交通工具,此时晕车、晕船、晕飞机的人就需要准备一些晕车药了。
目前市场上的晕车药五花八门,无论是何种晕车药,都会引起嗜睡的症状,因此如果吃了晕车药的话,千万不要开车。
服用晕车药,时间很重要。专家表示,服用防晕动病药物,至少在飞机起飞、火车或汽车开动之前半小时服用,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如果忘了服药,或是不愿意服药,当出现晕车症状时,就没必要再吃晕车药了。此时可以采用一些小妙招来缓解晕车症状。可在出发前用棉签蘸藿香正气水涂于肚脐上,并用伤湿止痛膏贴于上面。也可在乘车前5分钟口服一支藿香正气水,这样也可以防晕车。出发前嚼服一片生姜,或者将生姜制成粉状,灌入胶囊后服用也有助于防止晕车。因为生姜不仅有不弱于传统抗晕车症药物的疗效,而且不会产生昏昏欲睡等不良反应。
通过中医按摩穴位的方法也可以缓解晕车症状。有些人在服药之后也可能出现晕车症状,这时可以按压穴位,能临时缓解症状,主要按压内关穴(手腕手掌面的横纹正中上约2厘米,在两根筋腱中央凹陷处)和合谷穴(手背大拇指和食指之间合拢时隆起的最高处),可以用手指交替按压,可缓解头晕及恶心呕吐。
自驾游关注司机情绪
按照国家规定,今年中秋国庆高速费免了,可能很多人会选择自驾出游。如果选择自驾出游的话,关爱司机的情绪就是关爱整车人的安全。
有研究显示,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随机选取的900名司机中,35%的司机称自己属于“路怒族”。而他们表现出来的“路躁”情绪源于驾驶中面临的各种压力,这些问题如果长期被忽视,就会对司机的情绪甚至是驾驶行为带来不良后果。
长途旅行中,为司机准备一些可供放松的东西是必需的了,比如一些轻松的音乐、几粒口香糖、几罐提神饮料等。专家表示,轻松的音乐可以调整心跳节奏和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舒缓紧张的情绪。
此外,还可以让司机做做简单的轻松操,配合呼吸的调整,不仅能放松疲累紧绷的肌肉,还能够帮助转移人们在压抑环境里的注意力,舒缓焦虑情绪。
(出场专家:国家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中国非处方药协会专家孙忠实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尹佳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高定国 地安门中医门诊部主任医师尹志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