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暖宝宝当心低温烫伤

2012年10月30日09:08  新京报  微博

  热水袋、手炉、暖宝宝或者洗一个热水澡都能让我们在冬季多一些温暖。但在医院里,入冬以后烫伤门诊数量不断上升,尤其是低温烫伤更是常见。感觉并不是很热的东西一不小心却造成了低温烫伤,这样的情况恐怕在很多人身上都出现过。由于造成低温烫伤的物体往往和皮肤的接触时间比较长,所以烫伤后损害的皮层也比较深。看着被烫伤后身上触目惊心的水泡,很多人都会惊慌失措。除了尽量避免出现低温烫伤外,在烫伤后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呢?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马东来表示,低温烫伤通俗讲就是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所引起的烫伤。它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热油、开水引起的烫伤,表面看起来烫伤面积可能不大,伤情不很重,但由于接触时间较长,其创面往往比较深,很多低温烫伤的患者都能达到III度烫伤。接触70℃的温度持续一分钟,皮肤可能就会被烫伤;而当皮肤接触近60℃的温度持续五分钟以上时,也有可能造成烫伤,这种烫伤就叫做“低温烫伤”。

  皮肤对热反应不敏感是造成低温烫伤主因  

  马东来表示,皮肤对热反应的不敏感是造成低温烫伤的主要原因。冬季皮肤对外界温度的变化不敏感,年轻女性喜欢贴着热水袋或暖宝宝等,并且长期不换位置。而患有糖尿病、脉管炎、中风后遗症等疾病的病人,以及长期卧床的老年人由于神经末梢功能减退,感觉比较迟钝,也很容易被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一般分两类,一类是火激红斑,表现为皮疹但未发生烫伤样损害,另一种则是皮肤烫伤。如果使用一些低温加热源后感觉接触的皮肤发生刺痒、红肿也不应该掉以轻心。这种情况虽然没有造成烫伤,但也说明使用加热源的方法并不正确,如果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对皮肤的损伤。

  提醒  烫伤后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

  由于低温烫伤不像普通烫伤那么明显,甚至表面看起来只是一个小水泡,所以很多患者在烫伤后的第一时间并没有去医院就医。

  一般低温烫伤后的就医时间是在一天之后,这个时间普遍低于高温烫伤的就诊时间。这就导致很多低温烫伤的患者在就医时创面已经伴随一定的感染,导致处理难度增大,而且治疗的效果也受到影响。由于低温烫伤的严重程度很难判断,所以还是建议患者在发生烫伤后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寻找最佳的治疗途径。

  烫伤后护理  第一时间进行15℃左右冷敷

  长时间使用取暖设备后,皮肤出现发红、发白、水肿、水泡、脱皮等现象,即意味着发生了“低温烫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主管护师于莲聪表示,这种情况下,第一时间采用冷敷的办法是最有效的。

  通常进行冷敷也要分不同情况,无水泡、脱皮、渗出等破溃损害的,可直接用清水湿敷或冲洗。如果有上述损害的可用0.9%生理盐水冷湿敷,以4-6层的纱布比较好。冷敷的时间并没有很明确的规定,一般在半小时左右,直到疼痛明显减轻为止。

  提醒:冷敷的温度不宜过低,一般在15摄氏度左右。不要直接用冰块冷敷,冰块温度过低,长时间冷敷可能会造成冻伤。

  出现水泡可能是II度烧伤

  于莲聪表示,对于一些有水泡或者脱皮的烫伤,不要轻易挑破水泡,首先应该先按照上述方法处理。因为在家中卫生条件比较差,又没有相应的消毒设施,所以挑破水泡后可能会出现感染。而当烧伤程度比较严重时,涉及到皮下组织的,挑破水泡后感染皮下组织,会使得以后的治疗也更加复杂。

  如果在冷敷超过半个小时之后仍然没有好转,感觉非常疼痛的,可以考虑是II度烧伤。由于低温烫伤的发生时间都比较长,往往损害比较深,达浅二度到深二度,严重的会达到三度,故自行处置后,一定请专科医生治疗。

  创面不要随便涂抹包裹

  很多烫伤患者习惯按照民间的传统在创面上涂抹酱油或者牙膏,这样的处理方式也并不可取。于莲聪表示,民间的一些习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误区。首先酱油、牙膏并不是医疗用品,没有严格的细菌控制,甚至还含有大量的细菌,容易造成感染。一些人认为这些方法有效,多是用于轻度烫烧伤。这些轻度烫烧伤即便不处理也可以自愈,和牙膏酱油没有多大关系。而对于低温烫伤来说,轻度的只要注意创面清洁和干燥,冷水冲洗后避免再次浸水,约2-3天之后创面即可干燥,并不需要涂药。对于中度和深度的烫伤,一般的烫伤膏和药物治疗也很难起到作用。如果不经过治疗,只是涂抹烫伤膏可能会延误病情,不利于创面的愈合。

  发生烫伤后,如果烫伤范围很小,只是皮肤稍微有点发红,可在冷敷后抹点酒精,包上消毒纱布,用绷带缠好。如果烫伤部位已经起泡或是脱皮,就不宜再自己进行包裹,应保持开放状态,咨询医生后再进行处理。

  预防  别长时间接触低热物体

  马东来表示,虽然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的皮肤可耐受的温度不同,不过一般情况下40-45摄氏度为较为适宜的温度。但即便是这个温度,过长时间接触也可能造成皮肤诸如红斑一类的伤害。

  使用取暖设备时,首先应该对其温度范围有所了解,并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皮肤不应该长时间接触高于自己体温的低热物体。病人、老年人在无人看护及睡眠时使用热源,也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皮肤和热源之间采取一定的隔离手段,比如厚一点的毛巾等等。临床上可以见到一些家长给孩子用热水袋的时候,本来是用毛巾包裹热水袋,后来因为毛巾脱落导致皮肤和热水袋直接接触,最终发生大面积的低温烫伤。”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