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想要好得快,一般人都采用静脉滴注的办法,认为输两瓶水就好了,不少医生也这么说。感冒到底用不用输液,让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 感冒真的需要输液吗?
不少中老年人说:“记得小时候,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如果烧得不高,都是采用喝姜汤水、白萝卜茶等土办法,捂在被窝里出出汗,几天也就好了,实在不行才吃几片药,很少输液的。”
而现在,感冒输液是常有的事,也是医生采取的主要治疗手段,特别是感冒多发季节,医院、门诊“吊瓶林立”,一派“热闹”景象。国家发改委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平均到13亿人口,这相当于每个中国人一年里挂了8个吊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而2010年的数字可能还超过这个统计结果,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注射大国”。
感冒真的需要输液吗?为此,记者采访了周口市中医院门诊内科主任赵韶光。他认为:感冒发烧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治疗一般不需要输液,吃点解热、镇痛、退烧的药,配合补充维生素C就行了。如果病情厉害,才需要输液,但不一定非要用抗生素。对于病毒至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单纯靠输入抗生素根本无效,即使是细菌引起的轻度感染,也不必输液治疗,口服或肌肉注射抗生素即可治愈。特别是抵抗力差的病人,在病种复杂的观察室输液,易发生交叉感染,可能会引起新病,甚至有人还会出现输液反应,从而加重病情。
输液治疗真的好得快吗?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输液最大的好处就是“好得快”,甚至一些医生也会作出这样的解释。但赵韶光认为:任何感冒病情都有它的周期,快的3-4天,慢的一星期,不论你采取什么措施治疗,都不会马上就好,其实你不输液也能达到相应的效果,感冒是一种自愈性疾病,不治疗一周也能自愈。静脉滴注好得快,其原因是:药液直接输入到血管内,随着血液循环,直接被人体吸收,让人感觉好得快,那只是表面现象而已,静脉输液不会缩短病程。
《生命时报》记者在英国居住多年观察发现,很少有人会为了感冒跑去医院,即使到了医院,医生们的建议往往也是:“这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不用吃药、打针,靠你自己的免疫力就能好起来”。或许有人强调自己还在发烧,医生会说,要么在医院里,要么回家,找个冰袋敷在头上,脱掉衣服安心睡一大觉就能痊愈。只有被诊断为重感冒,病人才会被获准服药。只有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才会采用静脉滴注这种开放人体静脉通道风险较高的方式。
是病情需要,还是利益驱使?
尽管口服感冒药物副作用小,价格便宜,疗效又与输液基本相同,在竞争中几乎“顽胜”。可回到现实,这些优势似乎被人们完全忽略了。每到感冒高发的季节,医院里的场景总是一片“吊瓶森林”。
医生为什么不选择价格便宜的口服药给患者治病呢?赵韶光认为:普通治疗感冒的药品,价格很便宜,一天几角钱到几元钱,一个星期也没有多少钱,输液就不一样了,一次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这里面就有好大的价格空间,门诊部可以多赚点,医院个别医生可以拿回扣,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只有拿患者“开刀”。
很多人这样评价:经济利益驱使正推动着“吊瓶林立”的现状愈演愈烈。花上百元甚至上千元来治疗感冒简直像“导弹打蚊子”。
当然,不少患者由于受不正确思想误导,动辄要求输液的也不在少数。
输液治疗感冒,风险知多少?
治疗感冒静脉滴注不仅费用贵,而且存在很大的风险。从医学上来讲,在药物治疗中,不同的药品都有可能出现一定的副作用。当人们使用口服的药片、胶囊的时候,药物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这个过程相对比较缓慢,造成的不良反应也相对比较轻。一些可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在消化道里就被分解掉了。而静脉滴注是一种侵入性、有创伤性的,药物就能够通过针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又快又猛”地造成发烧、皮炎、皮疹等不良反应。有数据显示,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有8成以上属静脉输液引起的。
输液器具在生产和储藏过程中如果受到污染,或者输液部位的皮肤没有经过完全消毒,或者配药的时候操作不规范,输液的过程还会成为一道桥梁,让病毒、病菌能够轻松进入人体。
如果使用的药液浓度过稀或者过浓,就可能在进入人体后,破坏体内的电解质平衡;输液速度如果过快,或者输入过多药液,还可能引发高血压、心脏衰竭和肺水肿。
赵韶光认为:即使消毒、操作都合格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在输液皮条内壁,有种危害人体的塑料颗粒,这种颗粒是肉眼无法看到的,细菌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最后进入肺部影响人体健康。所以我们常说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记者提醒患者,感冒发烧慎重输液,珍惜健康,从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