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气最好补补肾

2013年01月29日07:20  生命时报  

  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肝火旺、爱生气的人,更容易得高血压,多疑、忧郁的人易失眠。这都和中医讲的“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有密切联系。而且,他们大多有口干、眼睛红、小便颜色暗黄、大便干燥、甚至血压不稳定等问题。而肝火旺往往会伤及肾阴,伴随肾虚症状。这和中医的另一句“肝肾同源”有关。就是说,肝的疏泄条达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必须依赖肾阴的滋养;肾阴的再生,又须通过肝的疏泄而入藏于肾。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亦即精血同源。肝和肾均有相火,相火源于命门。因而调肝必须要补肾。

  这些症状虽然是“肝火盛”的表现,但究其根本与“肾虚”有关。中医理论“心、肝、脾、肺、肾”五脏一体,肾为五脏之母。肾脏就像自然界当中大树的树根一样,为什么我们称肾脏为水脏?第一,在五行当中“肾为水”,在五脏功能分工“肾主水”,自然界当中树根吸水,吸取土壤营养供树的主干,枝干所需。如果树根枯萎,不发达,土壤中的营养再多,水再充足,树的枝叶也是没有办法获取营养水分的。如果人的肾气虚,“主水”的功能必然下降,我们人体的体液、血液主要成分是水。身体中的水是我们日常饮食的摄入,但是肾虚的病人,代谢水的能力下降了,会使血液,体液缺水,口干、舌燥、皮肤干、小便黄、血液粘稠度增加。身体中多余的水分代谢不出去会引起水肿,继而产生各种并发症。血液当中的水分减少了,血液成分就会改变,担任滤血、生血、运血的肝脏、脾脏这两个脏器就会由于血液、体液成分的变化而增加负担,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爱生气,发脾气。

  肝和脾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人生病上火了,忧虑也多了。“思伤脾”,肝、脾因此也就不和了。主要为消化系统症状。所以生气以后常表现为不想吃东西、口干、口苦,这就是肝火。人不吃饭,能量就会减少,心、肝、脾、肺、肾的功能肯定会相应下降,人就会生病。人生病了,想干的事情干不了了,就会着急,表现为发脾气,长时间恶性循环的结果就会影响生活质量,缩短人的寿命。

  由此可见,经常爱生气,脾气不好都与肾虚,五脏功能失调有关。在治标的同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补肾调节五脏功能。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