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冒就打点滴有隐患

2013年05月09日14:31  新浪健康论坛  

  现实生活中,一感冒就去医院打点滴,“吊瓶林立”的景象真让人触目惊心。吃药、肌肉注射、打点滴,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排在最后的给药方式——— 打点滴却成了现在医生给药的常态。

  现状

  婴幼儿输液较常见

  静脉输液,俗称“打点滴”。在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冬季,市内各大医院输液室里满是人。市民怎么看待输液呢?

  王女士的儿子才1岁半,只要他有感冒征兆,全家人就提前总动员,又是物理疗法退热,又是冲冲剂服用。虽然如此,小孩也打过3次点滴了,看着细小的针头扎进稚嫩的皮肤,王女士好一阵心疼。在市区内的几家妇幼保健院,婴幼儿输液的情况更是显而易见。现在,不少家长感叹:孩子动不动就发烧感冒,好像不打点滴就好不了似的。

  同样是感冒,通过口服药以及休息治疗,一般只需20~50元;静脉输液则常要使用抗病毒药、抗感染药、维生素、液体和输液器,加起来大概要上百元,有的还要连续输几天液。来自惠城区水口的38岁妇女李静霞说,现在医保做好了,老百姓看病也能报销,不像以前是完全自费。“为了省事,也懒得让人受罪,打点滴病好得快。”

  其实,输液泛滥,无形中也增加了抗生素的使用。

  医生

  普通感冒可用口服药

  在采访中,不少市民都认为,只要针头扎对了位置,打点滴过程中不要乱动,不要让空气进入血管,就没什么大碍。看来,大多数人不清楚打点滴可能带来药物不良反应的隐患。

  作为一种给药方式,打点滴是有创伤性的治疗手段,但创伤小。作为一种持续的静脉注射,它与口服药及皮下注射相比确实有疗效快、疗程短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健康隐患。打点滴的药物通过吊针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虽然发挥药效更快,一旦有不良反应往往也来得更快、更严重。

  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余医生告诉记者,有的病人因个人体质问题对药物敏感,输液过程中会有其他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造成休克。

  “所以,医生在开药前也会问清是否对药物有过敏的情况。”余医生从医10多年,他说,以前医生会根据病情判断用药方式和程度,但现在也出现市民主动向医生提出“打点滴”的要求。他说,有的是一些特殊情况,例如第二天要考试、要去外地出差等。可作为医生,应掌握好用药原则,不需要输液的就开口服药或肌肉注射。

  余医生说,临床上并不是每个感冒发烧的人都需要输液,如果只是普通感冒,没有发烧,没有肺炎,只是流鼻涕,完全没必要打点滴,可口服抗病毒的药物。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