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莫冠婷 通讯员林惠芳)浩浩出生1个月后,家长发现他在哭闹时,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但平躺时又消失。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肿物降到阴囊里面,父母将他送院就诊,医生说是小儿疝气,于是轻轻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便消失了,然后给了浩浩一个疝气带,并让他先观察一下。但几天后,浩浩腹股沟处的肿物又掉下来,肚子胀胀的,还哭闹不止,两天没大便。后来,父母带着浩浩来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经超声检查和腹部平扫发现,右侧腹股沟处有一个光滑的3厘米x 2厘米的包块,并提示腹股沟疝伴嵌顿,同时考虑肠梗阻的可能。于是立即进行剖腹探查术,术后浩浩恢复良好。
专家表示,小儿疝气的危害可大可小,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疝气挤压的话,可能会影响到睾丸的正常发育,甚至影响生育能力。另外反复出现疝气,可能会导致疝囊内的肠管或大网膜受到挤压或碰撞而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最后引起腹部剧痛及肠梗阻、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及时,还可危及生命。
疝气带不能长期使用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主任乐盛麟主任医师说,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斜疝,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如果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则会形成较大的腔,腹腔内容物就会突向体表,形成疝气。
乐盛麟说,疝气带是保守治疗方法,目的是用外部捆绑的力量来加强腹壁的坚韧度,但实际上它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消除病根。此外,他提醒,疝气带不能长期使用,否则会使局部肌肉和筋膜变得更加薄弱,增加日后手术的难度。
由于许多家长对“小儿疝气”这个词比较陌生,即便有些家长自认为了解该病,但却看到小孩没什么明显症状时,也就大意起来;还有些家长认为小儿疝气会自己好起来,没必要带去医院看。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腹股沟斜疝自愈的概率是极低的,国内外学者认为,疝气的患儿一旦诊断明确,为防止斜疝发生嵌顿造成内容物绞窄坏死,应立即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疝气的唯一可靠方法。
微创腹腔镜手术不良影响小
“但传统的手术也存在弊端,它对睾丸有一定的影响。”乐盛麟解释,这是因为小儿腹股沟管较短,一般约为1厘米,且小儿疝囊与精索和睾丸相连紧密。传统手术方法是在腹股沟切口剥离疝囊,将睾丸自阴囊内拖出,高位结扎后再将睾丸放回阴囊内。这样有可能会因为睾丸反复移位而引起精索扭曲,造成睾丸血运障碍,导致睾丸在一定程度上萎缩。而且,传统手术在游离精索过程中可能会增加血清肿等并发症。
他提到,采用微创腹腔镜手术相对而言对精索和输精管的血运影响要小得多。它对精索和输精管周围的筋膜组织不做过分游离,对精索和输精管的血运影响减到最低,其临床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通过了证实,且复发率低、恢复快。
另外,小儿疝气多是由于先天发育不足导致,所以父母在为孩子洗澡、换尿布或陪孩子做游戏时,应注意观察。同时在给婴儿裹尿布时不能裹得太紧,也不要给孩子穿太过于紧身的裤子。饮食方面,尽量给小孩吃一些易消化、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一旦发现异常,应该主动到正规医院寻找专业医生的帮助,以免耽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