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公共泳池防染病妙招

2013年07月31日09:12  金羊网-羊城晚报  

  暑假本来正是游泳的好时节,可是最近一则新闻却令人们对游泳的热情大减——广州四成泳池水质不合格!据广州市卫生局公布的《2013年广州市游泳场所水质监测》报告,337个游泳场所的合格率仅为64.1%,主要的问题是换水不足致尿素超标,用消毒剂过猛导致余氯过量。一边想跳到泳池里畅游,一边又担心水质问题。如何才能游得健康,少染病甚至不染病。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科医生,为您“支招”。

  【皮肤病】

  攻略:游泳后仔细冲洗全身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 章星琪教授

  章星琪教授说,泳池里可以传染很多疾病,其中两大类皮肤病值得一提。一类是真菌性皮肤病,尤以足癣的传染病例最多,泳池里和泳池边都可能传染。有的妈妈陪孩子去学游泳,并没有进游泳池,就是光着脚站在泳池边,竟然也被传染了足癣。这是因为泳池边往往比较潮湿,如果清洁、消毒得不彻底,很容易滋生真菌。章星琪教授补充说,是否会得足癣,除了与是否接触到真菌有关外,也与个人体质密切相关。当抗真菌免疫力差时也就更容易得足癣。

  在游泳池可能染上的另一种少见皮肤病——游泳池肉芽肿,病原体为海分枝杆菌,患者手或脚上划破后又接触水源感染所致。症状为手或脚上形成结节的包块,有时还伴有红肿。这时一定要去医院的皮肤科就诊,进行细菌培养,确诊后及时治疗方可痊愈。

  对于泳池中余氯超标,章星琪认为,余氯超标会让泳池的气味较刺鼻,对皮肤可能有一定刺激,但一般不会增加游泳者患皮肤病的风险,因此不用过于担心。她建议游泳者上岸后用淋浴认真清洗身体,洗干净后再用干毛巾把身体擦干净,特别是脚趾缝里也要擦干净,然后用护肤保湿乳液遍搽全身。当皮肤出现破损时,即使是小伤口,也最好不要去游泳,这样也可降低患皮肤病的几率。

  【红眼病】

  攻略:眼红别滥用氯霉素

  受访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黄仲委教授

  很多游泳爱好者常随身带上氯霉素眼药水,一从游泳池出来,就滴上几滴氯霉素来“预防”红眼病,有的甚至进水前和出水后都滴上几滴氯霉素,美其名曰“双保险”。

  这样真的能预防红眼病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黄仲委教授告诉记者,氯霉素是广谱抗菌类眼药水,普通人游完泳后滴此类眼药水是不合适的。游完泳后有些人会觉得眼睛不舒服,甚至有充血发红的症状,多数是因为眼睛在水里受到水流包括水中的氯和一些杂质的刺激而出现的暂时现象,一般只需用生理盐水或保健类的滴眼液清洁一下,过后就能缓解。如果症状持续,甚至第二天仍有眼红、眼部分泌物增多现象,则应尽早到医院排查原因。

  黄仲委教授介绍,引起眼红的原因很多,比如急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即俗称的“红眼病”)等。上述眼病虽然都属于病毒或病菌感染,需要消炎、清热,但在治疗处理上仍有不同。比如症状较轻的红眼病患者只要冲洗眼睛、滴能清热解毒或消炎的眼药水,多数人3-5天就能基本痊愈;症状较重者除了滴消炎眼药水,还须配合口服疏风清热、解毒凉血的中药,使病情更快得到控制。

  他认为,氯霉素确实有较好的消炎效果,在急性结膜炎、红眼病的治疗中都可能会用到,但并不建议经常使用,更不能长期作为“预防用药”,否则容易产生耐药性。有研究显示,滥用氯霉素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外耳道炎、中耳炎】

  攻略:耳朵进水及时弄干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耳鼻喉科 张湘民教授

  游泳后易受到疾病攻击的另一个器官就是“耳朵”,最常见的就是急性中耳炎,通常在游泳后一到两天最为明显。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耳鼻喉科张湘民教授介绍说,游泳引起中耳炎一般有三个途径_

  一是不干净的池水进入外耳道,外耳道中耵聍(耳屎)较多,引发外耳道炎,进而感染鼓膜,诱发中耳炎。

  第二个途径是,一旦呛水,池水容易进入咽鼓管,而细菌或霉菌也随之进入,造成从内到外的逆行感染。儿童咽鼓管发育不成熟,呛水后更易诱发中耳炎。

  第三个途径是感冒中或感冒后引起了鼻炎,影响咽鼓通气和引流,游泳后也易出现中耳炎。

  中耳炎若不及时治疗,导致反复发作,更可能引起听力丧失或严重感染,甚至出现菌血症、败血症等。

  从预防角度来说,张湘民教授建议,如果耳朵内的耵聍过多,或有大块耵聍,最好在游泳前清理干净,否则耵聍遇水膨胀,容易引起堵塞。游泳过程中如果耳朵进水,应该让进水的耳朵向下,单脚弹跳,有助于水排出。或者将干毛巾、干纸巾放入耳朵,利用虹吸作用将进入耳朵的水吸出来。同时,尽量避免跳水、潜水,感冒时或刚刚生过病,身体抵抗力差,都不宜游泳。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