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类人最应做防癌体检

2013年09月03日07:18  大洋网-广州日报  

  ■各类肿瘤高风险人群

  ■肿瘤高发地区居民

  ■有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四十五岁以上

  “我年年体检都显示没问题,为什么一发现不舒服,就已到癌症中期甚至晚期?”在肿瘤患者中,有此疑惑的人并不少见。记者获悉,常规体检的主要筛查目标是慢性病和基础疾病,对肿瘤难以做到早期发现。肿瘤防治专家指出,对四类有肿瘤高发风险的人士而言,“防癌体检”才能起到准确追踪癌变早期信号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陆续有体检机构开展“防癌体检”。它和常规体检相比有何特殊之处?该如何根据生活因素、职业、性别、家族病史、地域、所涉病种,设计符合自己的检查项目?做防癌体检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本报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专家为您解惑。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常务副院长廖振尔教授

  文/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陈鋆

  防癌体检可量身定制

  防癌体检项目不少,该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量身定制?廖振尔指出,首先要根据生活因素、职业、性别、家族病史、地域,来评估最可能面临的肿瘤风险,然后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参考案例1

  一位45岁男性,平时身体健康,坚持锻炼,但有抽烟的习惯。专家分析,这一类型的男性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患肺癌,建议进行肺部低剂量CT筛查,并做彩照检查肝胆脾胰甲状腺等脏器,考虑到他已进入前列腺癌高发年龄段,可以做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二项)进行筛查。

  此外,还应抽血检查CEA,筛查肠癌和胃癌。如果他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由于鼻咽癌患病风险比较高,还要加上电子鼻咽内窥镜、EB病毒筛查。

  上述套餐大概花费两千元左右。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只做低剂量CT筛查肺癌即可。

  参考案例2

  女性55岁,广东人,经常有应酬,担任管理层,工作压力大,开会时常受二手烟毒害。专家建议可以抽血检查EB病毒抗体(VcA- IgA、EA-IgA)、AFP(甲胎球蛋白)筛查肝癌风险、检查CEA(癌胚抗原)筛查肠癌、胃癌和肺癌,还可以检查CA15-3(乳腺癌相关)、CA125(卵巢癌相关)、CA199(腺癌相关)、SCC(鳞癌相关),加上妇检、乳腺彩超、盆腔彩超以及胸部低剂量CT、甲状腺彩超。

  参考案例3

  男性49岁,常饮酒,有肝硬化,则应做AFP(甲胎球蛋白)、肝功能等血液检查。由于他有肝硬化,发展为肝癌的风险较大,要做肝胆脾胰彩超看硬化程度;如果经济条件好,则可以选择做肝脏CT平扫加增强。

  宫颈癌筛查前三天别过性生活

  据了解,国际上通行的防癌体检采取预约式、一站式服务,并根据体检结果,向体检者提供家庭医生式咨询服务。廖振尔指出,肿瘤往往具有家族遗传性。一旦家族中有人查出肿瘤,其他人需不需要做检查,可以由专业人士进行评估。

  接受防癌体检时需要提前做哪些“功课”?“防癌体检需要提前预约,一般可以在半天之内完成检查,3天左右出体检报告。”不过筛查消化道肿瘤时,胃肠镜如发现息肉、肿块等,需要进行活检,体检报告通常需要5~7天。

  就病种而言,宫颈癌筛查前三天不要过性生活。感冒痊愈后,再做鼻咽癌筛查,否则感冒也会使EB病毒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做肝胆脾彩超筛查肿瘤需要空腹,在检查前一晚十点以后应停止进食,但可以适当补充水分,否则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偏高,影响血液检查项目的精确度。

  廖振尔强调,防癌体检是针对健康人群、高危人群的防癌筛查,重在揪出尚未被察觉的肿瘤踪迹。如果身体相应部位已经出现不适时,则应该马上到专科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常规体检难寻“癌踪”

  为什么常规体检常让肿瘤成为“漏网之鱼”?“因为常规健康体检和肿瘤早期筛查是两个概念。”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常务副院长廖振尔教授指出,常规健康体检重在检查体格,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基础疾病,而没放在癌症早期筛查方面。

  常规健康体检所用的设备难以发现早期肿瘤的踪迹。肿瘤从一个细胞发展成一个直径0.5~1厘米左右的实体瘤,通常需要八至十年。早期因体积太小,难以被B超、X光检查所发现。例如常规体检要拍X线胸片,如果肺癌病灶只有芝麻大小,根本发现不了。等到患者因血痰、胸痛等明显症状来检查时,肿瘤往往已经长得比较大,失去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

  近年来,我国各类肿瘤的发病率不断走高、发病年龄则呈年轻化态势。“卫生部要求大型肿瘤防治机构要‘防治并重’,针对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开展进行肿瘤的早期筛查。”廖振尔表示,防癌体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防癌体检更具针对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防癌体检是一个新鲜事物。“它与常规体检的最大区别,一是检查设备和项目,二是解读检查报告的人选。”廖振尔举例说,常规体检通常用X线胸片筛查肺癌,而防癌体检采用的是低剂量CT,更有利于发现早期小病灶。健康体检做耳鼻喉检查用的是间接鼻咽镜,而防癌体检用的是电子鼻咽内窥镜。在检查项目设置上,防癌体检更具针对性,根据肿瘤患病风险“量身定制”。例如肝癌可查甲胎球蛋白(AFP),肠癌、胃癌可查癌胚抗原(CEA),有乳腺癌风险可查彩超、有消化道肿瘤风险可查胃肠内窥镜等。

  许多人都有经验:检查结果是否准确判断是否患有疾病,除了仪器,更重要的是看谁来解读检查报告。防癌体检由经验丰富的肿瘤专科医生来解读分析,从而更有利于揪出肿瘤的蛛丝马迹。例如鼻咽癌初筛过程要查VcA- IgA、EA-IgA两项,如果为阳性,还要进一步做定量分析、电子鼻咽镜检查、活检来鉴别是炎症、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引起的。

  年龄不是防癌绝对门槛

  廖振尔指出,四类人应该进行防癌体检,而且最好能做到每年一检。

  首先是各类肿瘤高风险人群,如频繁接触致癌物质、有家族病史等。以女性宫颈癌为例,有频繁性生活、多性伴等性活跃人群比其他女性更容易患宫颈癌。

  其次是肿瘤高发地区的居民。以广东为例,中山、四会等西江流域鼻咽癌高发,潮汕地区食道癌高发,上述地区居民应定期筛查相应的肿瘤。

  再次是有吸烟、喝酒、压力过大、过度疲劳等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已被证明是肺癌等多种肿瘤的高危诱发因素。

  最后是处于肿瘤高发年龄段即四十五岁以上。近年来,肿瘤发病已呈年轻化态势,“五十而知肿瘤”现象屡见不鲜,应该提前防范。

  不过,年龄并非绝对门槛。例如一些癌症高发家族成员,患癌的风险相对高过普通人,没到肿瘤高发年龄也应定期进行防癌体检。有一名14岁少年因外婆患鼻咽癌,到医院进行鼻咽癌筛查体检,结果也被查出早期鼻咽癌。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