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痴呆的治疗

2013年09月12日16:29  家庭用药  

  刘阿婆是位退休教师,今年72岁。3年前因记忆力明显减退,常找不到生活物品,前讲后忘,故初次来到记忆门诊,经检查考虑:"老年性痴呆"。当时日常生活功能受损不重,尚处于轻-中度阶段。故建议她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本以为刘阿婆能坚持治疗,但3年后再次看到她时病情较严重,出门迷路、人烦躁不宁、生活不能自理,给家人带来严重的照料负担。为何进展如此之快?原来她当时仅短期服药,也没感觉有明显改善,已停药多时,医生为她感到惋惜。

  部分病人家属会有这样的观点:“老年性痴呆吃药也是治不好,不如不治。”的确,目前老年痴呆的治疗并无特效药,虽然胆碱酯酶抑制剂等药物的疗效肯定,对大多数患者而言,药物的规范治疗虽然能改善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以及生活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不容讳言的是这种改善的程度较为有限,从总体趋势上看患者还在走下坡路。所以严格来说,目前的科技水平还不能治好痴呆,这可能是上述观点最主要的理由。另外,在门诊经常会听到病人家属询问:“医生,我们都吃了快2个月的药了,怎么病还没好啊?”这些问题中充分反映了病人家属对痴呆这类疾病的疗效高的期望值。

  痴呆是一类难治的疾病,尽量减缓病情发展是每一位患者的心声。实际上我们对疗效高的期望值并不切实际,服用几个月的药物就希望获得明显改善不现实。临床上能看到治疗和不治疗的两组患者都在走下坡路,但对不用药任其自然发展的患者而言就如在陡坡上往下滑,更快进展到生活功能严重受损的重度痴呆阶段,又有哪个患者希望这样呢?或许用这样的比喻更易理解坚持治疗的意义。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药物虽不能治愈痴呆,但早期治疗,坚持用药、规范治疗能使患者和照料者进一步获益。因此只要能耐受药物,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医生推荐坚持治疗,不能因一时看不到好转迹象就否定持续治疗的意义。

  作者简介:岳铃,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擅长老年期认知障碍、抑郁症的诊治。

  李冠军,硕士,主任医师,老年科副主任。主要从事老年精神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文由《家庭用药》独家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