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莫冠婷 通讯员吴燕玲)近日,著名中文科普网站果壳网发布“辟谣10大最流行生活谣言榜”,其中“宿便是健康杀手”榜上有名。“宿便论”这一并不科学的说法臆造出许多毫无根据的推论,夸大事实,制造恐慌,如宿便造成肥胖、宿便让皮肤变差等,让部分听信此言论的人陷入到排便误区中,四处求医,心理承受巨大的压力。专家指出,排便有时间和规律,因而大便暂时积存于身体是正常现象,但如果久存于体内造成便秘,则会对身体有害。专家提醒,要治疗便秘须改善生活习惯,但便秘憋得难受时,有个解决燃眉之急的小妙招——吃点面条,多放点麻油。
解放军第458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施章时副主任医师介绍,临床上常见关于宿便的误区主要有四个:
误区一:只喝白开水,就能清肠道
不少人受“宿便会增加身体毒素”的误导,认为进食量特别少或只喝白开水,大便的量自然就少,就能达到“清肠毒”或减肥目的。施章时表示,常规的、有形状的大便对人体极其重要,大便通畅,整个体内、体液的循环都通畅。而食物中的膳食纤维能供给肠道细菌营养,对消化有帮助。若进食过少,肠道细菌没有营养,就无法正常消化排便。因此,即使减肥也要保证食物能量、均衡饮食,不提倡绝食减肥。
误区二:一天不排便就紧张
大便暂时积存于身体是个正常现象,关键在于大便积存多久、是否达到“便秘”的程度。
便秘是指超过3天以上才排一次大便,而且大便是硬结的,需要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排便。因此,不能因为排便间隔长就疑神疑鬼。施章时接诊过好些明明不是便秘却非认为便秘的“心理便秘”个案。有些中年女性受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肠功能改变、消化功能改变,易出现排便困难,但她们受“宿便说”困扰,以为得了恶病。
误区三:洗肠能排毒美容
对便秘者而言,大便积存于体内过久确实对身体有害。食物如果在肠道中长时间发酵,细菌的过度生长会损害肠道黏膜,引起结肠炎症、息肉、癌变等。但如果依赖服泻药或洗肠的方法来排便,会引发肠道功能紊乱,对身体有害无益。
需要提醒的是,若真有灌肠需要,千万别自己在家操作,若掌握不好水量可致肠穿孔。应到医院治疗,根据不同的便秘原因采用不同的灌肠方法。
误区四:便秘只要调整饮食即可
有便秘首先要判断原因,临床多见的是功能性便秘(无力型便秘),约占六七成。功能性便秘跟生活习惯、排便习惯关系密切。特别是老年人肠道神经活动力减弱,肠道蠕动功能减弱,大便在结肠中时间停滞过久,导致水分吸收,引起大便干结,难以排出。除此以外,肠道病变如结肠冗长症、巨结肠等也会导致便秘,此时需要进行肠镜、拍片、结肠造影、排粪造影试验等检查,多数经过手术能解决问题。
预防:多喝水、多走动
施章时说,治疗便秘从长远来说要改善生活习惯,但排不出便憋得难受时,可试试这个能解决燃眉之急的小妙招——吃点面条,多放点麻油,再加几条菜心,比吃香蕉管用得多。
“肠胃对油的消化量有限,若摄油量比正常大好几倍,吸收不了的油分便直接进入大肠,起到润滑肠道的功效。”临床上,医师也有往肠梗阻病人的胃管注入30~40毫升麻油的做法,其他食用油也可以,但麻油口感更佳。
施章时强调,便秘是个综合因素,从长远看,应保持生活饮食规律,多喝水、多吃水分多的食物。萝卜、冬瓜、面食、玉米、玉米羹等食物,也能改善单纯的功能性便秘。此外,多走动也很重要,久坐不动,身体就会缺乏从坐到站的“排便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