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会不会传染艾滋病

2013年11月22日17:41  人民网  

  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染,即使与艾滋病人接吻,被传染的可能性很低。这引起了南大教授吴稚伟的注意:会不会是口腔里含有抗病毒的成分?在持续十几年的研究之后,近日他所在的课题组宣布:他们已经找到了口腔唾液中具有抗艾病毒的一种蛋白质GP340,并初步确定了其与抑制艾滋病毒的感染有关。一旦其中最少且必须的成分得到确定,他们便可设计预防艾滋病的药物投入临床实验。

  现场:博士生分装“艾滋病毒”

  走进吴稚伟教授的实验室,扑入眼帘的首先是操作台上高高矮矮、大小不一的瓶瓶罐罐。两位年轻的博士生身着白大褂,戴着橡胶手套,正在分装血清样品及其他实验材料。而这些血全部来自艾滋病人的身体。楚鹰博士指着手边小小的试管说:“这里是40个艾滋病人的血清,他们当中有的尚未发病,有的已经发病。”听起来很可怕,可楚鹰笑着说:“这些血清已经过灭活处理,病毒去掉了,只剩下抗体,我们在常规的环境中就可以操作,没有危险。”“艾滋病人身体内产生的抗体有的能抑制病毒的复制,有的却不能,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能起强烈抑制作用的抗体,把它甄别出来。”

  起因:为什么接吻不会传染艾滋病?

  毫无疑问,研究人员早就发现在艾滋病人的唾液里能检测到艾滋病毒的基因,但这些病毒却无法去感染别的细胞。在上世纪80和90年代,流行病学分析也早已发现艾滋病通过口腔唾液传播的几率是极低的,或者基本没有。

  这个现象引起了包括吴稚伟在内的若干艾滋病专家的大胆猜想:口腔里一定含有一些抗病毒的成分!

  当吴稚伟还在美国纽约大学工作时,他就开始从事分离人体口腔下腭唾液的研究。结果,他们经过对唾液成分的研究发现:口腔里一般没有活病毒,是因为唾液里含有若干种能抗HIV感染的活性蛋白,特别是一个称之为GP340的蛋白质,能清除口腔里的某些细菌,对防止牙龋和保护牙齿起重要的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吴稚伟等人意识到:这个蛋白的基因在人体里可能起到两个比较重要的作用:一是和细胞的发育、分化有关,二是和人的天然免疫有关,而这正和GP340蛋白能阻止艾滋病毒感染细胞的活性是一致的。“我们做了很多研究工作,最终证明了GP340能抑制艾滋病毒感染细胞的活性,并搞清楚它的原理。”

  最新进展:“缩小包围圈”

  来到南京大学医学院后,吴稚伟带领课题组和纽约大学继续开展“锁定蛋白GP340特定部位”的合作研究。这个完整的蛋白由1600多个氨基酸组成,到底是哪些氨基酸在起作用?2007年初,他们已缩小包围圈,将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区域缩小到原有蛋白的十分之一,然后又在锁定的107个氨基酸中,发现其中的16个氨基酸有可能在抑制艾滋病毒感染方面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目前,他们还在继续确定这个区段涉及的“最少、必须的氨基酸数目”以及有可能的三维立体结构,为合成药物做好关键性的准备。“要想把它做成药物,少1到2个氨基酸都会在成本上有很大差别,并且氨基酸数越少越容易合成,争取在3年左右能够进入临床。”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